──劍橋大學 St John’s Voices 合唱團2016年12月14日受邀到澳門主教座堂獻唱聖誕頌,與教友共同分享聖誕喜悅。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教宗提點司鐸應作天主中保 – 勉勵修生歸屬基督、教會和天國
(梵蒂岡電台訊)教宗方濟各上周五(9日)在聖瑪爾大之家舉行彌撒時,告誡司譯應做天主聖愛的中保,而非只顧自身利益的仲介者,並詳細闡述了司鐸面臨的多種誘惑,包括嚴苛的態度和世俗的誘惑。翌日(10日)又與過百位修生,同樣告訴他們當司鐸應有的態度。
埃及教堂主日遭恐襲 - 逾25死49傷 教宗親電宗主教致哀
(綜合報道)埃及開羅一間聖堂星期日(12月11日)遭遇炸彈襲擊,導致至少25死、49人受傷,當時正舉行主日彌撒。教宗方濟各事後特別提到為死怖襲擊傷亡的人祈燽,更親自致電亞歷山大東正教科普特禮教會領袖塔瓦德羅斯二世(Tawadros II)宗主教,向他表達哀悼之情。
喜樂主日三鐘經 – 教宗解釋喜樂真義:真喜樂並非世俗的歡愉
(梵蒂岡電台訊)教宗方濟各在將臨期第三主日(11日)帶領信眾誦唸三鐘經時表示,真正的喜樂並不是膚淺的歡樂、不是世俗的,反而要在等待耶穌時找到這喜樂,他又鼓勵信友們在等待上主來臨時,要向真喜樂敞開心扉。
聖言啟航(甲年將臨期第四主日)- 義人若瑟
梁展熙 無論是在禮儀或藝術層面,我們都會把《瑪》和《路》的耶穌誕生敘述合併起來。身為母親的瑪利亞,以及她的手抱孩兒,自然成為焦點。不過,《瑪》卻走不同的路線。在《瑪》中,主角人物其實是若瑟。與《路》不同,在《瑪》中,從天使那裏接收上主訊息的並非瑪利亞,而是若瑟。瑪利亞確實常被提及,但她卻沒有任何行動;反而在每個關鍵時刻,都是若瑟在遵行天主的說話。當他對瑪利亞的身孕起疑時,他聽從天使的說話,娶她入門。在黑落德準備大開殺戒時,他在夢中得到天使指示,便起行逃往埃及避難。及後,他三度得到指引,舉家遷回納匝勒。每一次,若瑟的行動,都讓聖經得以應驗。因此,讓我們今天把鎂光燈投射在他身上,仔細地了解一下若瑟這人物。
聖言心語 – 將臨期第四主日(甲)
林文森神父 耶穌會士 瑪竇 1: 18- 25 今天的瑪竇福音敘述了耶穌誕生的過程。這段福音主要是告訴我們,耶穌是因聖神的力量而降孕,以及確認若瑟、瑪利亞與耶穌的關係。瑪利亞是耶穌的母親,但若瑟卻不是他的父親,然而天使告訴若瑟不要害怕娶瑪利亞為妻,因為她所懷的孩子是出於聖神的。傳統猶太人的婚禮分為三個階段。首先是配婚的階段,往往是由雙方父母親或媒人在孩子們仍然年幼時,就已預先安排好了。猶太人將婚姻看作是家庭的連結和血脈的延續,而不是我們現在所說的愛情的結合。
偉人的召叫(26)- 喜樂是一種選擇
文/文祖賢 譯/吳志濠 jmom.honlam.org 德蘭修女在世時,不少人想了解她工作的人探訪她,意圖發掘她「成功」的秘訣。 有一次,她接待一群來自美國的教授們。她帶他們參觀照料垂死者的家。參觀到尾聲時,有人問德蘭修女:「修女,你能給予我們一些意見嗎?」 她回覆說:「可以。對人微笑。」
神學入門 – 第四章:人類理智在神學中的角色(一)
José Morales José Manuel Fidalgo 在神學中,人類的理智與信仰是分不開的。這能解釋為何我們說到理智是由信仰所啟發。在理性的研究及啟示中的信仰之間,有著一種和諧與平衡。與理性主義和宗教哲學的極端姿態相比,教會的訓導自起初便促進了理智與信仰之間的和諧。基督徒沒有停止思考所相信的;但至於一個神學家,他使用理智(特別哲學)去分析、去更深入、去保衛及向世界展示信仰的真理。
將臨期清單 – 如何渡一個基督徒的聖誕節
文/文祖賢 譯/姚子汶 教宗方濟各於12月4日在聖伯多祿廣場的三鐘經訊息中提及,「聖誕節是一個極其喜悅的一天,更重要的是,它是一個宗教節日。因此,我們需要做好精神上的準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