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電台訊)聖座重申,性別一詞只能涉及生物性別的身分和差異;醫療保健服務絕不該用來傷害最沒有自衛能力者和胎兒的生命。聖座常駐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觀察員尤爾科維奇(Ivan Jurkovič)總主教6月23日在聯合國經濟及社會理事會有關人道救援危機的會議上如此表示。 尤爾科維奇總主教讚賞聯合國在「飢荒」和「糧食安全」方面已取得進展,同時也很遺憾相關文件包含了備受爭議的最低初步整套服務(MISP),因為整套服務中某些基本的婦女生育保健計劃為墮胎提供便利。 這位聖座代表解釋道,我們必須毫無歧視地在生命各個階段內落實生命權。「雖然我們承認婦女和兒童在人道危機中面臨特殊危險,以及他們格外需要全面獲得基本的醫療保健,但我們無法接受那些提供或鼓吹墮胎的服務是一種適當的解決方法」。 因此,聖座反對在相關文件中「以最低初步整套服務作為在嚴峻的人道情況下,解決許多婦女和兒童悲慘處境的方法」。再者,聖座也不認同墮胎是一種增進「性及生育健康」的措施。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視教宗方濟各為鞏固信德的人
(羅馬主場訊)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私人秘書根斯凡總主教(Georg Gänswein)說,榮休教宗將於最炎熱的七、八月留在羅馬,並將會多與教宗方濟各聯絡。 根斯凡總主教指,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認為教宗方濟各是當代非凡的人,真正見證天主,並以勇氣加強眾人的信德,「即使有時他的方法被指有欠傳統,但這是他的風格,每個人也有其處事作風,教宗方濟各的風格,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極為欣賞。」 與本篤十六世一起在梵蒂岡隱修院居住的人不多,根斯凡總主教是少數人之一。榮休教宗保持每天規律的日程,包括祈禱、研讀和散步。據根斯凡總主教又說:「他(榮休教宗)恆常祈禱,正如他在很多場合清楚表明,為死亡作好準備。」
聖座發表聲明 關注溫州失蹤主教下落
(綜合報道)中國浙江省溫州教區邵祝敏主教上月18日晚上被政府官員帶走,至今仍然下落不明。梵蒂岡新聞發佈中心主任格雷戈.伯克(Greg Burg)週一(26日)發表聲明,表示教廷對邵主教的近況極為擔憂。 聲明中說:「聖座懷著十分憂慮的心情,關注溫州教區主教邵祝敏個人狀况,這段時間以來他被強行帶離他的教區。為此,聖座對這一事件以及其它類似情况深感痛心,此類情况不利於相互理解的步伐。」
RECORDARE, VIRGO MATER DEI – Music by Aurelio Porfiri
Liturgical Mass Sheet
阿聯酋將清真寺重新名命:瑪利亞,耶穌之母
(綜合報道)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阿聯酋)首都阿布扎比(Abu Dhabi)的一間清真寺,近日獲重新命名為「Mariam Umm Eisa」,意即「瑪利亞,耶穌之母」。 阿布札比王儲,及阿聯酋酋長國軍隊副總司令穆罕默德·阿勒·納哈揚(Sheikh Mohammed bin Zayed al-Nahyan),下令將一間清真寺重新命名,來「鞏固不同宗教信徒之間的人性聯繫。」
天主教澳門教區落實公教中心重建計劃
(本報訊)天主教澳門教區決定重建位於南灣街和水坑尾街的公教中心。新公教中心將以一座包括三項功能的建築,為教區牧民事工提供彼此相關連又可獨立運作的服務場所。 這三個功能區分別為展覽館、多元活動區和旅館設施。展覽館主要展示天主教和澳門教區的生命歷程,多元活動區主要用作信仰培育,旅館可以提供約200客房,為行旅者提供住宿。 新公教中心也是澳門教區過往經歷和對未來前瞻的一個載體。例如不同主題的展覽,可結合文化和信仰,在多功能活動區舉辦國際性或本地研討會,而外地的參加者就可以在旁邊的旅館就近住宿。
澳門教區恭奉聖體出遊 一個身體、一個教會
文:高卓林、姚子汶 訪問:José Miguel Encarnação 本澳教區在上主日(18日)聖體聖血節在李斌生主教的推動下,重新舉行教區停辦了44年的聖體出遊敬禮活動。當日斷斷續續下著雨,但到了下午2時許天色開始好轉,3時半出遊時則完全停雨。為此,信眾滿心喜悅,感謝讚美上主。天氣欠佳,却毫不減信眾前來敬拜耶穌聖體的熱忱。出席者非常踴躍,逾千位教友參加,把整間主教座堂擠滿了。
聖言會孔賢超及黃文獻領受執事聖職
聖言會孔賢超及黃文獻 領受執事聖職 我們誠意邀請你出席二零一七年七月一日(星期六),下午三時正,假澳門花地瑪聖母堂舉行孔賢超修士及黃文獻修士領受執事聖職感恩祭。恭請 澳門教區首牧李斌生主教主禮 。 恭請蒞臨 同謝主恩 (感恩祭後薄具茶點招待) 聖言會敬約
【眾生皆重要(一)】眾人的生命倫理學
文:FAUSTO GOMEZ, OP 譯:何紹玲 當我們想看我們有興趣知的資訊時,我們會去找報刊、扭開電視機去看新聞或電影、上網瀏覽……我們經常讀到和看到的,都是直接與生物科技、生物醫學、生命倫理學和人類生活有關的訊息。近期甚為人關注的便是與體外受精、胚胎移植、器官移植或捐贈、代孕母親、胚胎幹細胞實驗、墮胎、安樂死、醫助自殺、基因療法、驗毒計劃、或再生醫學等等。 面對這些問題,從科學角度去看,是可做到的嗎?再從倫理角度去看,我們又可以做什麼、該做什麼呢?這一切都是對的嗎?在我們這個以科學與科技為主導的世界裏,生命倫理不是應該對今天的人類更重要、更合適的嗎?
【聖言啟航】無畏無懼的信心
梁展熙 甲年常年期第十二主日 從這主日起,教會禮儀回到(大約)連讀《瑪》的時期。在聖灰星期三之前的數個主日,禮儀讓我們聽過了〈山上聖訓〉(瑪五至七章)中的大部分內容。四旬期及復活期的主日,則各有其特定讀經。聖神降臨節及其後的兩主日也一樣。自今天起,禮儀會到《瑪》的敘述脈絡,但略過了記述耶穌在加利肋亞內的早期生活的兩章。 在第八章中,聖史瑪竇講述耶穌行了數項大奇事和醫治,包括兩個被附魔的革辣撒人和平息風浪。在第九章,瑪竇繼續這主題,但卻在文中帶出耶穌行動所帶來的不和。從醫治癱子起,耶穌開始遇到反對的聲音。瑪竇並記下了,當耶穌寬赦那人的罪時,經師們指祂犯了褻瀆之罪。類似的敵意充斥著這一章中的其它事件,甚至連若翰洗者的門徒們也來就禁食的問題挑戰耶穌(14-17節)。耶穌不單毫不畏懼,反而繼續擴展他的行動,幫助十二宗徒準備好去開始他們自己的傳教使命。在今天的福音選讀中,耶穌就要他們準備好,去面對預期之中的反對和敵意。在這強烈的反對和敵意面前,耶穌的要求只有兩項:「不要害怕」和「大膽宣認」信仰基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