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本地 Local

婚委會首屆「生命禮讚」 話劇《當你走到無力》順利舉行

(本報訊)由教區婚姻家庭與生命委員會主辦,教區社會傳播中心合辦之「生命禮讚」──話劇《當你走到無力》,已於11月25日(星期六)晚上7時45分,假聖羅撒女子中學中文部千禧堂舉行,是晚出席的主內弟兄姊妹約有五百多人。 故事取自身邊教友的生活見證。由婚委會組合而成的作品,以話劇形式演繹,充滿張力的家庭悲喜劇。三段不同的故事,刻劃出年輕夫婦在追求新生命的過程中,遇上生命的無常遭遇,過去的痛苦經驗,透過生命中天使的扶助,成就今天活於主內的甘美,藉著見證分享,鼓勵信眾勇於面對生命的挑戰。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本地 Local

2017婚前準備講座圓滿結束 明年3月舉辦新一期歡迎參加

(本報訊)澳門天主教美滿家庭協進會-婚姻家庭輔導中心第五期的婚前講座,已於11月12日和19日順利完成,八場講座共達到143總出席人次,參加者表現投入,且與講者有積極的互動;整體上,大部份的參加者滿意是次婚前講座的內容,且認為是次婚前講座對他們準備結緍有所幫助。, 該中心繼續歡迎本澳市民報名參與婚前講座,而本年度講座已全數完成,下一期婚前講座將於2018年3月4、11日舉行(每期為兩個周日全天)。是次婚前講座將邀請專業的指導員、社工、輔導員、醫生及神父作講者嘉賓。課程以短講為主,還會加入短片、小組遊戲和小組討論。透過不同的主題,讓每對準婚男女認識婚姻的意義、瞭解兩性相處之道、姻親關係、經濟與生育計劃的協調等,為營造美滿的婚姻生活打好基礎。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本地 Local

聖若瑟第六校舉行家校合作座談會

(本報訊)日前,澳門聖若瑟教區中學第六校舉行2017/2018學年初一級家校合作座談會。喬樹勇校長、主任、初一級各班班主任及科任老師、社工、家長等逾90人出席。 座談會由家長及教職員工的祈禱展開序幕。會上,校長、教務處主任、輔導處主任分別作致辭,講解了學校的基本情況,讓家長加深對學校人員及運作的了解。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本地 Local

利瑪竇中學慶祝創校62週年

(本報訊)利瑪竇中學以聖母無原罪瞻禮作為校慶紀念日,將舉辦多項活動慶祝創校62週年。其中12月2日(星期六)上午9時,於校內進行閃電杯籃、足球賽,歡迎校友組隊參賽。同日晚上7時,假港澳德興火鍋海鮮酒家設校慶晚宴,餐劵每張四百元正,全日制大學生校友可享半價優惠,歡迎各屆校友踴躍參加。 12月7日(星期四)上午10時,將於聖安多尼堂舉行62週年校慶感恩祭,由校牧林文森神父主祭。當天中午各班將於校內舉行校慶茶聚,並以學年主題「喜樂利人」為題,佈置課室及進行壁報設計比賽誌慶。 歡迎各屆校友參與以上活動,詳情可請致電2896 5344與陸小姐聯絡。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本地 Local

澳門明愛2017年慈善賣旗日

(本報訊)澳門明愛2017年慈善賣旗活動,於12月2日及3日(星期六、日)舉行,目的為澳門明愛的服務籌募經費,參與支持賣旗活動的機構包括學校和社團等。 賣旗地點在澳門及氹仔各區,包括中區、高士德區、北區及氹仔花城區等。另外,於中區玫瑰聖母堂前地、黑沙環天主教牧民中心的賣旗分站將會有各式精品義賣,歡迎市民前來挑選,在購買合心意的物品同時也能感受助人爲善的快樂。 澳門明愛現正收集義賣物資,例如:手袋、玩具及飾物等,歡迎市民把物資捐贈至福攸坊,詳情可瀏覽澳門明愛網頁或致電62885793查詢;有關賣旗捐款查詢,請致電 2893 3255與慈善資源部聯絡。為善最樂,福有悠歸!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本地 Local

以色列、約旦——舊約聖經14天朝聖團

(本報訊)對於不少平信徒而言,舊約是聖經中比較艱巨、較難理解的部份,然而沒有舊約,新約反而變得更難以理解,我們將無法理解新約中提到的猶太人習俗;默西亞為甚麼到來;也不明白法利塞人對律法的歪曲等。 為此,2018年澳門天主教教友協進會將於5月22日(星期二)至6月4日(星期一),舉辦「以色列、約旦——舊約聖經14天朝聖團」,藉以讓朝聖者實地認識舊約聖經中的片段和背景,提升大家對舊約聖經的理解,歡迎各位主內的弟兄姊妹踴躍參加,報名章程可聯絡堂區秘書處,或參閱澳門天主教教友協進會Facebook面書專頁。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本地 Local

聖羅撒中文部校慶慈善步行 籌善款36萬餘元捐送明愛

(本報訊)聖羅撒女子中學中文部發揚仁愛互助精神,於11月4日舉行校慶慈善步行,為澳門明愛籌募善款,以援助「天鴿」風災災民及其他社會上弱勢社群的需要。 活動當日,師生、家長共三千人齊集校園,由澳門明愛總幹事潘志明主持起步禮。潘志明在致辭時表示,在「天鴿」風災後兩個月,仍有受災家庭需要幫忙,參加者的每一步都是為他們送上關懷,感謝師生、家長身體力行參與慈善活動。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本地 Local

望廈聖方濟各堂將臨期半天靈修 「凝視瑪利亞 樂在將臨期」

(本報訊)為讓教友能於將臨期預備心靈迎接救主的來臨,分享自主耶穌降生帶來的喜樂,望廈聖方濟各堂將於12月16日(六)舉行將臨期半天靈修,主題為:「凝視瑪利亞 樂在將臨期」,由將臨期裡聖母瑪利亞的喜樂,從而思考自身的信仰內容,並如何將喜樂化成行動,把喜訊傳至更多的人。靈修活動將將透過聖言丶《福音的喜樂》教宗的禱文丶聖母的畫像啟發心緒。 有意參加者可於主日彌撒後報名,靈修活動詳情如下: 日期:12月16日(六) 時間:下午2:30至5:30 地點:聖若瑟勞工主保堂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聖言啟航】「貼地」的王者

文:梁展熙 常年期甲年耶穌君王節   今天的讀經,大致由兩個主題構成。首先,上主牧人般對祂子民的照顧:「祂要親自尋找祂的羊,親自照顧牠們。祂要像牧人一樣尋找失散的羊群」(見則34:11;參詠23篇);以及當耶穌,身為人子及王者,在世末時,以牧人區分綿羊和山羊的方式,來分開善良的人和做惡事的人的景象。 其實,在古近東地區,在遠較舊約為早的時代,已有把君王和牧人的角色相聯來看的歷史。阿卡德(Akkadian)、古巴比倫及蘇美爾(Sumerian)文獻,包括著名的主前第十八世紀《漢摩拉比法典》(Code of Hammurabi),全都有稱君王為牧人的。事實上,古埃及法老王手中的權力象徵之一:短鈎杖,也是源自牧杖的。這明顯是與當時當地蓄牧業興起的,牧羊成了主要生活方式的歷史背景有關。然而,仔細點看,是牧人生活中特別的一點,能夠讓人將之與政治領袖和靈性上的領袖比擬起來:君王好像他百姓的牧人,以及上主好像全人類的牧人。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聖言心語】常年期第卅四主日(甲)

文:林文森神父 耶穌會士   瑪竇25: 31- 46 「甚麼事都不做」,這就是今天福音的重點。若從某個角度看,可以說最大的罪就是這樣。場景是最後的審判,當然,別把它想得太詩情畫意。在福音中審判的畫面無意讓我們恐懼顫抖,內容本身的挑戰並非在未來,而是當下。能確保我會分到綿羊那邊最保險的方法是現在就成為愛人、關心人、容忍人、接受人的人。 有兩種人來到最後審判,分別用「山羊」(壞人)和「綿羊」(好人)形容。那麼,好人和壞人怎麼分別?很明顯,兩群人都很詫異耶穌的分法。「綿羊」非常驚訝,他們沒想到聽到這樣一番話。我們會感覺到,他們幾乎想不起來做過這些事情,可是的的確確他們至少有做過其中一些事情,不過,他們確定不是為了耶穌做了這些事情。「主啊,我們甚麼時候見了你飢餓而給你食物、見你口渴而給你水喝?何時我們接待了你或是你赤身露體而給了你穿的?又是哪時候你病了或是坐監,我們去看望你?」他們得到的回答更加讓他們吃驚。「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對我這些最小弟兄中的一個所做的,就是對我做的。」然後他轉向「山羊」,稱他們是「可咒罵的」,責備他們沒有做到任何一件以上他提到的事情,還有,他們沒有在弟兄姊妹的身上認出耶穌來。 「愛你的上主和你的近人」,對我們天主教徒來說,兩者不可分開,也就是,耶穌真實地在我遇到的每個人身上。我對某人(也許我不是很在乎這個人)好,不是為了做善功,好讓耶穌在我的善功本子上添上記錄。如果我想在「綿羊」那群裡,我該主動去愛人,無論我的愛得到甚麼回應。天主就是這樣愛了我。只是盡了責任(不管是宗教的還是其他的)絕對不夠,光是說「我是個夠好的天主教徒」沒甚麼用。天主希望我不斷放棄自己原本走的道路,以愛出發去接近需要的人──飢餓的人、口渴的人、陌生人、窮人和赤身露體的人、病人和坐監的人。 要特別去愛這些人,因為他們迫切需要有人拉他們一把。我們要把注意力擺在這個審判場景的幕後,我們與主相遇不會和此生此地雷同,所以別費心思去揣測了。人也會好奇,所謂的公審判和私審判這種分類可信嗎?「人子與眾天使乘雲降下」,是聖經描述天主大能與超越性的典型圖像,並非我們的視覺體驗的描述。讓我們在此感恩禮中,求主賞賜恩典,讓我們能對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每一個人表達我們對天主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