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教區社會傳播中心訊)每年11月澳門明愛都會舉行善慈園遊會,今年因為疫情關係,原定11月6至7日舉行的第52屆明愛慈善園遊會「化整為零」,改為參與的學校、社團和企業,選擇其他日期自行舉辦「小型園遊會」。澳門明愛的匯應服務中心上週五(10月29日)率先於青洲坊舉行「小型園遊會」。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2021各堂傳教節捐獻
(本報訊)本年10月24日為傳教節,除特別為新興教會及新開教的地區熱切祈禱外,還將彌撒中的捐獻匯交羅馬,作為全球海外傳教經費。 今年教區總務處收集這項捐款為澳門幣三十一萬五千四百九十八元六角($315,498.60)。 主教座堂 $35,310.00望德聖母堂 73,586.80聖安多尼堂 9,120.00聖老楞佐堂 68,913.00花地瑪聖母堂 12,565.00嘉模聖母堂 31,600.00望廈聖方濟各堂 30,633.80路環聖方濟各堂 3,080.00聖若瑟勞工主保堂 13,690.00聖瑪沙利羅會院 3,000.00聖瑪沙利羅學校 4,000.00一教友捐獻 30,000.00合 計 $315,498.60
嚶鳴合唱團舉行司馬榮神父《莊嚴彌撒曲》首演音樂會
(本報訊)嚶鳴合唱團本年度周年音樂會,於11月7日(星期日)晚上8時正假澳門玫瑰聖母堂舉行,屆時將世界首演司馬榮神父作品《童貞聖母瑪利亞無玷之心莊嚴彌撒曲》。在澳門服務27年的司馬榮神父(Fr. Guilherme Schmid 1910-2000)為本地音樂發展貢獻巨大,不少人受他培育成才,他亦留下可觀的音樂作品,嚶鳴先後整理並發行的兩套大型彌撒曲,都是他的手筆。今年為神父111歲冥壽,嚶鳴特獻唱上述彌撒曲作為紀念。
嚶鳴合唱團舉行司馬榮神父《莊嚴彌撒曲》首演音樂會
(本報訊)嚶鳴合唱團本年度周年音樂會,於11月7日(星期日)晚上8時正假澳門玫瑰聖母堂舉行,屆時將世界首演司馬榮神父作品《童貞聖母瑪利亞無玷之心莊嚴彌撒曲》。在澳門服務27年的司馬榮神父(Fr. Guilherme Schmid 1910-2000)為本地音樂發展貢獻巨大,不少人受他培育成才,他亦留下可觀的音樂作品,嚶鳴先後整理並發行的兩套大型彌撒曲,都是他的手筆。今年為神父111歲冥壽,嚶鳴特獻唱上述彌撒曲作為紀念。
聖若瑟教區中學澳門童軍第三十九旅舉行家長會
(澳門教區社會傳播中心訊)為讓聖若瑟教區中學各校部家長/監護人、童軍成員、有興趣加入本旅成為童軍支部之學生以及有志成為義工領袖之人仕更了解童軍運動及成為童軍成員或領袖的意義,本旅上主日(10月31日)下午假澳門童軍總會禮堂舉辦了「澳門童軍第三十九旅2021-2022年度旅部介紹家長會」。
【信仰.書情】《病床日記》的信與傳(1)
文:余寶珠 書讀完了,喉頭一陣哽咽,拿在手上的書沉甸甸的,感受到裡頭的重,奇怪,用磅稱一下書,重量不到0.5KG,是內容的沉重嗎?並不,作者是如此的淡定從容面對每一歷程,那些痛苦煎熬轟然出現,但她卻視作等閒不以為苦;當我再把書從頭細讀一遍,我找到答案了——那是以生命寫成的書!
「第七屆美滿100婚」現正接受報名
(本報訊)澳門天主教美滿家庭協進會正值成立40週年,擬於12月11日(六)隆重推出第七屆的「婚姻紀念感恩祭:美滿100婚」。 參加夫婦可重溫浪漫的婚姻儀式、接受親友和全澳市民的祝福;重披婚紗/禮服、透過感恩祭接受天主及主教的降福、拍攝婚照及與親友共享晚宴樂聚天倫。 藉他們作為持久婚姻的榜樣和見證,帶動社會重視恆久婚姻的價值,當晚設晚宴抽獎及紀念品,參加費用為$600(每對)。另參加者可獲以特惠價$680當日租賃婚紗禮服、化妝及照片拍攝。名額有限,報名從速。查詢詳情請致電2838 8886,或瀏覽本會網站www.mcaf.org.mo。
在埃塞俄比亞服務的修女 以麵包和水幫家庭擺脫困境
(梵蒂岡新聞網訊)上主日為世界傳教節,《梵蒂岡新聞網》訪問了在非洲傳教長達33年的意大利籍母佑會修女阿桑德里(Rosaria Assandri)。64年前,阿桑德里修女在貝爾加莫地區的卡拉瓦喬出生。在這些年的傳教工作中,她在肯尼亞開啟了一所孤兒院,在南蘇丹開設了一個新的傳教站,現今在埃塞俄比亞,在離亞的斯亞貝巴170公里的古布里服務。
沉痛悼念敬愛的道明會玫瑰聖母會省會士蘇普寧神父
蘇普寧神父Father Bonifacio Garcia Solis, OP(1945-2021),道明會玫瑰會省會士,於 1945年6月19日出生於西班牙的阿斯圖裡亞斯省,2021年10月23日在西班牙的奧維耶多去世,享年76歲。
意大利天主教會第49屆社會週 教宗:我們蒙召成為酵母,使麵糰發酵
(梵蒂岡新聞網訊)意大利天主教會第49屆社會週上週四(21)在意大利南部城市塔蘭托展開,主題為「我們期盼的地球;環境、工作與未來;一切緊密相連」。教宗方濟各向大會致寫信函,期許人們不要停下腳步,卻要關懷他人的呼聲,必要時改變方向,適應各種處境,以締造更好的世界,謀求公眾福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