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老楞座堂(Igreja de São Lourenço)是澳門最具代表性的宗教建築之一,也是天主教會在遠東地區存在和影響的活見證。此聖堂也是其中一所盛載着澳門葡萄牙族群悠久歷史的聖堂,也是澳門最古老的三座聖堂之一。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一份烤芝士三文治如何帶領一位男子走向修道院
文:Michael Rhodes譯:黃芷筠 每年當我們開始四旬期旅程時,我們對自己身為天主教的身份都會有更深刻的體會。我們會在額上塗上聖灰、守齋及不吃肉。我們會加緊祈禱和施捨。
住院逾一個月 教宗病情穩定略有好轉 聖座國務卿:為教宗健康祈禱,並在關係中尋求和平
(綜合梵蒂岡新聞網訊)聖座新聞室週一(3月17日)發表的教宗病況的最新消息,指教宗通過呼吸和運動方面的物理治療,目前病情穩定,略有好轉。聖座新聞室在病情通報中解釋,教宗減少了由鼻管接受高流量的氧氣,進行間歇性的氧氣治療,但在夜晚仍使用非侵入式呼吸機。
【心遇聖言】天主是愛,天主也是忍耐
文:杜亮神父 丙年四旬期第三主日 每年四旬期的首兩個主日,都與基督生命中的特定事件有關:如福音中所記載的,他在猶大荒野中經歷試探,以及在山上顯聖容。不過,封齋期第三主日的重點,不在於基督生命中的某一事件,而是耶穌的教導,特別是天主的忍耐、憐憫與慈愛的教導。本主日的三篇讀經中,都提到將希望奇託在天主身上的重要性。天主是全能的,是完全慈悲的,也是生命的賦予者,祂隨時都準備好寛恕所有犯錯並回頭的人。
惜身文化動畫短片「惜身學堂」發布推動愛與生命的性教育
在主流文化的衝擊下,青少年在持守純真方面面對重重挑戰,而父母在其中擔當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他們需要勇於與子女談論性愛話題,幫助孩子建立健康的性觀念,並促進親子關係。因此,澳門教區生命委員會(下稱生委會)惜身文化組推出全新動畫短片系列「惜身學堂」,透過溫馨的家庭日常情境,協助家長與子女開啟性教育對話,從愛與生命的角度理解性的美善,認識「貞潔」的美好。本系列短片共有六集,內容以天主教信仰為基礎,涵蓋父母與子女談論性話題、性別與身體的成長、戀愛與貞潔等主題,引導家庭在愛與尊重中建立健康的性價值觀。
2025年現代人的苦路
(本報訊)澳門天主教教友協進會將於今年聖週五(2025年4月18日)早上十時,在松山舉行「現代人的苦路」戶外拜苦路善功。如往年一樣,全體信友屆時將在十字架的前導下,由二龍喉公園起步上松山,沿途分五站停留,且透過聆聽聖言、祈禱、歌唱,默想耶穌在苦難的情景,反思現今我們所面對的各種社會問題。
在急切需要時的天使 醫護環境中的社會工作者
文:1, 2何鍾建、2郭駿謙1聖若瑟大學 健康科學學院2聖若瑟大學 澳門社會發展觀察中心 想像一下,35歲的林先生被診斷出罹患胰藏癌,並只剩下三個月的生命;這消息有如洪水般突襲他。林先生曾經是一個精神十足的丈夫和父親,但現在卻面臨殘酷的現實。他的妻子努力撐起這個家,而他們五歲的兒子則天真地問一些連他們都不知如何回答的問題。帳單堆積如山,令人身心俱疲;這對夫婦迷失在醫學術語和許多不確定的因素中。除了化療和止痛外,他們還想得到其他的支援與幫助,因此,林先生的醫生轉介他們去見醫務社工。
2025年大耶穌出遊 合共過百朝聖者參與訪澳:場面壯觀且震憾
(本報訊)澳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苦難善耶穌(俗稱大耶穌)聖像出遊在每年四旬期第一主日(上週末、3月8及9日)舉行。一如既往,澳門苦難善耶穌會在出遊前(2月27日至3月9日)均舉行九日敬禮,又在聖灰星期三後的週六(8日)舉行「耶穌五傷瞻禮彌撒」、提前主日彌撒、出遊前中文講道、光之遊行、出遊後葡文講道,以及「苦難善耶穌聖像出遊」,今年的敬禮一如以往,吸引大批信友參與,聖像出遊亦有大量巿民、旅客圍觀。
藉着領受聖灰,開展四十天回歸天主之旅
(綜合報道)上週三(3月5日)是聖灰星期三,亦是四旬期的開始,各堂均舉行多場彌撒,並在禮儀中施放聖灰。 澳門教區首牧李斌生主教當晚七時,在主教座堂主持聖灰禮儀。他引用當日的讀經,指出四旬齋期一個認清自己、回歸天主的旅程:「聖灰禮儀提醒我們是來自灰土,將來亦要回歸灰土。」
【心遇聖言】愛仇人的挑戰
文:杜亮神父(Fr Leonard E Dollentas) 丙年常年期第七主日 這個主日的福音選自《路加》福音第6章第27至38節,當中講述有關愛我們的仇敵。眾所周知,愛近人如愛自己,這本身已是一件困難的事;而愛我們的仇人,更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