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在澳門這小城裏有廿多座天主教教堂,最老的有四百多年歷史,最新的也上廿年之久,每座教堂都見證著傳教士的足跡及功勞,樑柱上的雕刻傳遞著福音的訊息,以及描述聖人的事蹟,彷彿就是一本記事詳盡的立體歷史書,你有興趣親臨教堂來翻閱這本生動的「書」嗎?
Author: admin
2019身體神學證書課程圓滿結束 明年開設惜身文化導師培育課程
(本報訊)由澳門教區生命委員會主辦,敦請李斌生主教講授的「身體神學證書課程」已於11月30日圓滿結束,六節課程於9、10、11月進行,共有118位學員領到結業證書,其中更有67位為全勤的學員,非常值得鼓勵。
利瑪竇辦「Teen Teen規劃好人生」
(本報訊)隨着澳門社會經濟高速發展,居民生活環境日漸富裕,青少年在求學時期,大多不用為生計籌謀,家庭中亦不用擔當協助管理者的角色,形成時下青少年缺乏學習工作倫理的機會,亦欠缺處理日常生活中面對的不同挑戰之經驗,若青少年一旦離開校園便要處理這些問題,可能會變得徬徨無助。
澳門培聖會將續辦 「31 Club」聖召祈禱運動
(本報訊)「31 Club」聖召祈禱運動,為天主教國際培聖會推廣聖召之其中一項活動,其目的為向聖父祈求恩賜教會更多聖職人員;每一組祈禱會由31位成員所組成,其主要工作為:各成員在每一個月內,揀選其中一天或多於一天,為聖召意向而參與彌撒及禱告。
美滿家庭協進會聖誕聯歡
(本報訊)澳門天主教美滿家庭協進會2019年聖誕聯歡,已於本年12月14日晚假皇都酒店二樓維凱廳舉行並圓滿結束。
聖中校友會探訪開平玲瓏村長者
(本報訊)12月1 日聖中校友會舉辦「開平玲瓏村探訪一天遊」,邀請聖若瑟五校及聖若瑟六校師生及校友出席,活動一行40多人。由會長岑妙娟、副會長林亦樂、副理事長鄺浩漱、監事長馬志華率領師生校友前往開平玲瓏村進行關懷探訪活動。
專訪利瑪竇中學校牧 耶穌會陳俊偉神父「每所耶穌會的學校,也是天主的學校」
文:Marco Carvalho 譯:何紹玲 差不多自耶穌會創立後,他們已踏足澳門,而從開始,便盡心竭力於教育。他們曾負責管理遠東第一所西式大學——聖保祿學院。現在,仍隸屬耶穌會的澳門教育機構,還有利瑪竇中學和海星中學。不過,是甚麼令耶穌會教育與眾不同的呢?利瑪竇中學的校牧陳俊偉神父,有以下的解釋。
第53屆世界和平日文告 和平乃是希望的途徑
(梵蒂岡新聞網訊)下月一日為第五十三屆世界和平日,教宗方濟各為和平日撰寫文告,主題為「和平乃是希望的途徑:對話、修和與生態皈依」。他鼓勵眾人成為和平的工匠,向對話開放,既不排斥任何人,也不控制操縱,強調「若不盼望和平,和平就無法實現。」此外,我們也要走生態皈依的道路,「以新的目光看待生命」。
教宗接見封聖部成員:每位聖人都彰顯出天主的計劃
(梵蒂岡新聞網訊)聖座封聖部今年慶祝成立50週年,教宗方濟各上週四(12日)上午接見了該部門的成員,並指出「聖人是基督徒生活的榜樣和嚮導,而非遙不可及的人物。」1969年5月8日,聖教宗保祿六世決定將聖座聖儀部分為兩個部會,即:聖座封聖部和聖座禮儀及聖事部。前者的職責在於「承認基督忠實跟隨者的聖德」。
教宗三鐘經:我們要給耶穌騰出空間
(梵蒂岡新聞網訊)教宗方濟各上主日(15日)主持三鐘經活動,邀請各人成為真正喜樂的人,但是要意識到生命中也會有疑惑的時刻,「喜樂和疑惑的經驗都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他又勉勵信眾,不要被外在事物分散注意力,而是接納願意賜予我們「祂的喜樂」的主耶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