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lated Articles
【教會的分裂、改革和分立】第十章:教會分解的危機
文:Vitor Teixeira 譯: 余漢釗 很多時教會的分立是因為人們過份對信仰的熱忱或對傳統的依戀。從最初微小的爭執,演變成討論甚至分裂。那是需要平衡和調解的。最適合就是找一個充當橋樑角色的人,去消除及解決問題,以避免形成分裂。而橋樑角色一詞在拉丁文是PONTIFEX,原義解說做橋的人,而後來演變成為了宗座(教宗)的意思。我們前面談過的聖額我略一世,在首個千禧年以前,為教會的統一及防止教會的解體或分裂,作過很多工作,把正在邁向分裂的教會變成超越國家、多民族及多語言的一個多元個體。團結是迫切的並日漸緊逼,但亦是愈漸困難。
【天主教會的分裂,改革和分立】第五十章:加利剛主義
文:Vitor Teixeira 譯:余漢釗 脫利騰改革了天主教會,讓她更強大及更穩固,但亦因此引誘人想脫離羅馬而成立自己國家的教會。那正是十七世紀專制政權最高峰的年代。加利剛主義(Gallicanismus)亦在此時興起,而此風也吹遍了其他角落。這觸動了羅馬及教宗的管治問題。加利剛這名字來自高盧(Gallia),羅馬人年代對法國的叫法。這是十五世紀時候、根據法國的習慣法而產生的分裂傾向的一個概念。在十七世紀,法王路易十四按照絕對王權擁護者博須埃(Jacques Benigne Bossuet, 1627-1704)的理論而創立的。
「恆朝運動」大堂舉行明供聖體活動 邀請江志釗神父作分享
(本報訊)澳門教區今年聖體聖血節(6月3日)正式推行「恆久朝拜明供聖體運動」(恆朝運動),透過舉辦各種朝拜明供聖體的敬禮,鼓勵教友回應教宗聖若望保祿二世的呼籲。 繼聖體聖血節的徹底明供聖體後,恆朝運動上週六(14日)於主教座堂邀請慈幼會士江志釗神父作分享。他表示,教友祈禱時可用不同的方式表達我們的信仰,更指出每人能透過朝拜聖體聆聽天主的聲音:「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遇見過耶穌;耶穌就在聖體內。每次彌撒時,主禮神父都會說:請看,除免世罪的天主羔羊⋯⋯那就是耶穌,祂就在我們面前,每次領聖體時,就是與耶穌相遇。所以,當我們在聖體前,不要閉上雙眼,我們要注視着祂,否則我們就是拒絕耶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