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之賢士也,隱於深山」自古以來,學問得道者多深居簡出,但不乏有識之士從千里之外前來拜訪,古代如此,現代亦如是。聖家學校一行共二十四名教職員,經中聯辦文化教育部策劃為聖家學校安排五天四夜重慶交流學習之旅,由中聯辦文化教育部鍾睿處長、校長林淑華修女擔任團長及副團長,於12月20日搭機前往國內的文化教育中心「山城」 – 重慶市,展開學習之旅。行程安排密集緊湊,透過承辦單位西南大學的安排,拜訪當地教育委員會,參加教師專業發展講座等。除此之外,亦走訪學校取經和了解當地文化,促進兩地教育的交流,學習更多澳門以外的教育新思維及方法,提升該校的教學質素。
訪公立私校擇其長處
五天密集緊湊的交流學習行程中,先後在從重慶市參觀不同類型,辦學方針各異的學校:有辦學條件優厚的私立名校;亦有面對普羅大眾的公立學校,但不論形式如何,總體目標和宗旨都是一致的︰為學生提供良好的環境,讓他們學習知識和技能,裝備自己,面對社會。參觀內容包括了學校簡介、校園導覽、教學觀摩及綜合座談,期間與各校進行了深入的學習交流,瞭解學校的教學情況,並進行觀課,受到各校的師生熱烈歡迎,在觀課的過程中得到不少啟發。在參觀後,還就當前教育教學等方面的熱點問題進行了研討,收穫豐富。該校教師亦拜訪了重慶市教育委員會,在教育委員會的接待過程中,通過講解及提問,進一步了解重慶市的教學情況,教師培訓及教育發展重點,獲益良多。
初到重慶時因霧霾及空氣污染關係,甫下機便看到灰濛濛的天空,城市景觀大打折扣,成了不折不扣的「霧都」,以遊覽來說確有損雅興。然而在行程第三天下午拜訪重慶市教委後,太陽終於露出笑臉,天空出現藍天白雲,終於讓我們看到那傳聞中一幢幢依山而建,錯落有秩,有立體美麗城市之譽的重慶市容,天際線一覽無遺;霧散過後,晚上搭遊輪遊覽長江,在船上眺望長江與嘉陵江兩河交匯處岸邊的山城,古色古香,燈火通明,繁華中散發著古典美,祖國美麗山河令人為之讚歎。
橋樑之旅 異曲同工
教育的核心在於「育人」,為社會的需求訓練不同領域的人材;另一方面,亦為學生培養一種世界觀,讓他們除了面對生活外,亦要走向國際,教育的其中一個功用便是為學生建立一道認識世界且堅固的橋樑。在這個別稱「橋都」的重慶市中,「橋樑」拉近了國內與澳門的距離,而「教育」則讓學生貼近生活,兩者確有異曲同工之妙。教育亦是薪火相傳的,一如西南大學校訓所言︰「含弘光大,繼往開來」作為教育工作者,除了要承前啟後,不斷開拓創新的教育方式外,亦要在傳遞知識的同時,繼續以正確的觀念影響後世人。
整個五天四夜的交流學習之旅有賴中聯辦文化教育部的協助、安排及招待,特別感謝教育暨青年局教育發展基金的資助,讓此學習之旅得以成行,進行了一次難望上了寶貴的一課。
教師們在第二天的參訪行程中還參觀了區內一所以蒙特梭利為辦學方式的幼稚園。雖然澳門暫時未有足夠的條件在學校內完全開設蒙特梭利教學法,但教師們亦表示可以借鑑該校教師的教學方法,讓孩子獨立思考和探索事物,通過自己的實際操作把所學到的知識內化和深化,成為有用的技能;參訪期間亦到了澄江鎮一所小學,該校辦學特色除了常規的知識學習外,更會訓練學生學習並表演「板凳龍」此一民間表演藝術。讓學生除了學習書本上的知識外,亦有機會接觸課堂外的事物以及對本身地區的傳統文化有著更深入的了解,達到該校所提倡的「一校一品」(一間學校,一個品牌)辦學方針。
另一方面,在拜訪重慶教育委員會時,該會師範處領導周建國先生表示,在該地區的教師會定期進行評核,以確保教學質素符合不斷變化的社會需要,由此可知教育方式及技巧是不能墨守成規的,而是需要不斷的求變和創新。在參訪的最後,一行人回到西南大學出席由教育科學研究所于澤元教授主講的有關教師專業發展講座。當中提及教師不論在知能、個人或文化取向方面均應有著均衡的發展,同時應思考個別範疇的知識和能力是否是教師真正所需要的。于教授亦指出,現時教師專業發展當中亦存在著一些的問題,包括教師的發展可能偏重技能化及外在化,且缺乏對教師思想上的培育;這樣便會「有技巧、技能,但沒有思想,教育最終亦是失敗的。」兩者相互呼應和結合,為教師的職業範疇和標準下了明確的定義。
訪問後感言
「這是一個非常難得的機會,可以學習到別人的長處以及反思自己的不足。我覺得老師做得很好的是她會讓小朋友通過教學和練習去發現規律,然後讓小朋友把他們的發現分享給其他同學,在課堂不但鍛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而且加強了他們的表達能力。」
幼稚園教師 施婉婷
「看見學生在課堂上靈活的教學模式及表現,在書寫書法及作答時的樸實沉穩,不禁讓我思考成功教育背後的那份堅持與執著。要成就優良的教學,必經千錘百煉。正如教育一樣,過程必經改革及嘗試,最重要的是不乏堅持,才能嘗得教育的碩果。」
小學英文科教師 鍾燕媚
「藉著交流,我們與西南大學教授、同學們互相分享,建立一段真摯的友誼。其中,最感興趣的事是每間學校都有獨立的校本課程,板凳龍,養金魚,剪紙…..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學校有自己獨立的特色課程,真的多種文化並存。」
小學數學及常識科教師 潘建輝
【聖家學校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