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Liam
本報:此專欄名稱來自《論語》中的《里仁》,意思是住在仁者之中。作為信友,我們要居在主耶穌內,因為祂常在父內。筆者希望透過對生活點滴的反省,帶出信仰的寶貴。
每當外出旅行,總少不了搭乘當地的交通工具。自從有了翻譯軟件,語言已不再是障礙。有趣的是,無論哪一種交通系統,只要你付費、按鈕,車就會停在你想要下車的地方。一旦這個系統失靈,一切便不再如願運轉。
這個系統又如同一場遊戲,重要的是有開始與結束,因為沒有人願意玩一場沒有結局的遊戲。倘若玩家不清楚遊戲的目標是什麼,便難以享受其中的樂趣。遊戲也必須有規則,不遵守的人會破壞遊戲,理應被制止;同樣,不明白規則的人,也無法在遊戲中覓得趣味。遊戲的樂趣,正體現在一個有效的系統中,人能夠按照規則達成目標。
那麼,信仰生活是否也是一場遊戲?首先,基督信仰並非一套嚴謹教條的集合,它更在乎一段人與基督相遇的旅程——如同一趟巴士、一場遊戲。神父、修女、平信徒,都會陪伴身邊的人走這趟旅程、玩這場遊戲。這場遊戲有始有終,有規則,也有喜樂。有不守規則的人,也有制定規則的人;有贏家,也有輸家。
有人明白規則,在系統或遊戲中尋覓天主;也有人固執,或許盲目追隨規則,卻忘了遊戲的終點;或為達終點而不惜破壞規則。這兩類人都未能真正享受這場遊戲。耶穌在福音中比喻那些聽過天主的話卻不願接受洗者若翰的人,如同「坐在街上的兒童,彼此呼喊說:我們給你們吹笛,你們却不跳舞;我們唱哀歌,你們却不捶胸。」(參 瑪11:16-17)有人懂得如何享受,因為明白遊戲的精髓;也有人明知一切,卻偏要按自己的方式玩,背道而馳。
生活中有種系統令人窒息,那就是鼓勵人專挑錯處的機制。就像智能電話的更新運作,一旦發現錯誤,立刻刪除並更新版本。這樣的回饋系統,逐漸演變為某些人的思維模式,將找錯處變成一種能力,甚至專業技能。甚至有思想家曾提出,人應該以此為恥,因為人竟然越來越追求成為那些由人做出來的物件,精準,不偷懶,不受感情影響。人甚至不再願意接納他人的過錯,給予成長的機會。為了贏得遊戲,人學會不做錯事,或少做少錯。人的價值,竟被局限於「不犯錯」之中。而且誤以為這就是游戲的終點。人生追求的是在系統中苟且。
這場信仰游戲是靠「不犯錯」而「贏」嗎?保祿說:「在勝利中,死亡被吞滅了。」(參 格前15:54)這場遊戲的勝利,非憑人力,乃在於主耶穌基督之內;這是一場戰勝死亡的勝利!從此,人脫離了死亡與罪惡的權勢。「不犯錯」的人仍是可朽壞的,只有穿上基督的人才可以「贏」這場遊戲(參 格前15:50-58)。我們要在這場遊戲中「機警如蛇,純樸如鴿子」(參 瑪10:16),因為遊戲中有狼。因為只有活下去,才能牧養我的羊群。
倘若這輛巴士不再按規則停靠,就應及早尋覓自己的道路,下車改乘地鐵、計程車,或徒步前行。不要讓自己困在一個腐朽的遊戲系統中,也不要妄想單憑己力改變系統。人無法靠自己越過死亡,救恩來自天主,來自主基督。亞當和厄娃似是第一個輸家,輸在違反了游戲的規矩,而且誤以為天主是他們的對手。

Follo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