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羅芷芬
「你們在主內應當常常喜樂,我再說:你們應當喜樂!」(斐4:4)生活在這物質豐盛的城市,衣食住行越發便利,我感恩能享受現代建設帶來的好處,讓我安定度日。但有時我不禁想,聖保祿所說的這種喜樂,對我而言到底是什麼?我真的因天主而喜樂嗎?那份在主內的喜樂,究竟從何尋得?
讀到《路加福音》第十章17至24節,路加記載耶穌派遣七十二門徒去宣講天國的來臨,他們因耶穌的名甚至能夠驅魔治病,回來時滿心歡喜。他們的喜悅,好像點燃了耶穌心中的喜樂──祂在聖神內向父祈禱,充滿歡欣。那是一種由內而外、在父內的喜樂。
默觀中,耶穌帶我回到那個場景。我看見門徒們興高采烈地回來,爭相告訴祂:「主!因祢的名號,連惡魔都屈服於我們。」耶穌回憶那一刻,語氣溫和地說:「我的門徒好高興,好喜樂!他們因我的名得勝,回來時個個臉上帶光,圍著我分享所經歷的。我坐在他們中間,聽著,也與他們一同喜樂。」
我沒有驅魔的經驗,但細想之下,生活中確實有過許多天主所賜的喜樂時刻:避靜中看見他人轉向主、靈修交談時聖神賜下聆聽的恩寵、日常裡與主不期而遇的瞬間……那從心底湧起的溫暖,從胸口蔓延至丹田,彷彿身體也記得那份與主同在的愉悅。
聖神的喜樂,不只在順心如意的時刻才有。即使在看似雜亂無章、若有所失的日子裡,主仍邀請我以一顆敏銳的心,去發現暗藏在其中的喜樂。有個星期二的早晨,我帶著一團亂絮般的心情向主傾訴。為什麼芝麻綠豆的事,也能讓我心煩意亂?那感覺,就像南風天裡牆壁滲出水氣,怎麼擦也擦不乾。主在一旁靜靜聽著,然後輕輕說:「今天是星期二,是新的一天。」這句話瞬間將我帶回到當下,我這才想起,每天早禱時祂總出現。有時第一句聽見的是:「早安,妳睡得好嗎?」或是「我們準備好了,妳隨時可以開始。」我記不清這樣的對話是怎麼開始的,也不知不覺建立了屬於我們之間的節奏。我做的,不過是每天來和祂聊聊天,分享心情,再把祂如父親般溫柔的話語寫下來。
那天早上,我們繼續一起祈禱。讀到耶穌講的比喻:有一人夜裡到朋友家求助,朋友起初不願起身,但因那人堅持不懈地請求,最終還是起來,給了他所需要的一切。經文標題寫著「堅持到底的祈禱」,但我被觸動的,卻是那句一直沒留意過的話──「給他所需要的一切」。
主彷彿回應我先前的煩亂,輕輕對我說:「妳看看我為妳預備了什麼?」我開始細數,誰在我需要時伸出援手,誰在專業上給我支持。越數,心裡越輕省。原來,我一直在豐裕之中。也就在那時,腹部原本緊繃的感覺,不知不覺鬆開了。主的話如清風拂過,喚醒了沉睡的細胞。
祂沒有直接解決我的問題,卻溫柔地將我的目光,從「沒有」的那面轉向「已有」的那面。兩天後回望,那些心煩的事竟一件件理出了頭緒。而我更清楚地看見,主一直參與其中,默默祝福。
耶穌曾說:「因為凡有的,還要給他,使他富足;但是,凡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由他奪去。」(瑪13:12)我漸漸明白,喜樂的根源不在於我擁有什麼、完成了什麼,甚至不在心情好壞,而在於我是否意識到──我一直在祂之內,而祂,早已為我預備好所需要的一切。

Follo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