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掌鑰使者】動盪的教宗任期:維吉利烏斯及柏拉奇一世

文:文祖賢神父 jmom.honlam.org

譯:吳志濠

維吉利烏斯(Vigilius,又譯維奇)

(公元537329 – 55567日)

我們已知道教宗西爾物留(Pope Silverius)如何失去教宗之位,並由皇后狄奧多拉(Empress Theodora)所支持的維吉利烏斯取而代之。儘管他上任的方式備受爭議,但他仍成為第59任羅馬教宗。他也是首位由拜占庭皇帝任命的教宗,因此被視為首位「拜占庭教宗」(Byzantine pope)。維吉利烏斯具有野心,他的教宗任期充滿動盪,深陷西方的哥德人及東方拜占庭人之間的衝突。他的繼任人也繼承了他所遺留滿載動盪的遺產。

拜占庭皇帝尤斯提尼阿努斯(Justinian)之妻、狄奧多拉皇后,希望教宗能支持提克思主義(也主張基督一元論,Monophysitism),但她最終失望而歸。根據《羅馬教宗》記載:「儘管狄奧多拉努力爭取,維吉利烏斯拒絕撤銷對提克思主義理論的譴責。」教宗在教義上堅定不移,令人想起主耶穌對伯多祿的應許:「我已為你祈求了,為叫你的信德不至喪失。」(路22:23)

雖然尤斯提尼阿努斯皇帝實際上信奉正統信仰,但為了政治目的,他希望也能討好一元論者。為此,他頒布了「三章案」(Three Chapters),譴責三位已故持景教(Nestorianism,認為基督具兩個位格)異端的教會人士。然而,皇帝干預教會的行為在東方及西方引起極大的反感,並被誤解為否定451年迦采東大公會議之舉。(參閱《掌鑰使者》29)

尤斯提尼阿努斯皇帝將教宗帶到君士坦丁堡,施壓要求他同意「三章案」。另一方面,西方的主教則要求他拒絕。教宗維吉利烏斯陷入兩難。皇帝將他軟禁為「尊貴的囚徒」(Brusher & Borden《歷代教宗》第118頁),但他後來成功以繩索從窗戶逃出,並在迦采東尋求庇護。最後,尤斯提尼阿努斯皇帝成功說服他返回,並批准在553年舉行第二次君士坦丁堡大公會議(第五次大公會議)。教宗維吉利烏斯同意「三章案」後,皇帝讓他返回羅馬,並於554年頒布《務實詔令》(Pragmatic Sanction),賦予教宗與其繼任者在羅馬具世俗權力。《務實詔令》是一項帝國的法令,在拜占庭帝國從東哥德人手中收復意大利後,重組及建立新的意大利行政架構,使意大利成為拜占庭帝國其中一個省份。這項法令確認並擴大了教宗的世俗權力,使教宗成為平民的保護者,也奠定了教廷政治權力的基礎。

柏拉奇一世(Pelagius I,又譯貝拉齊、貝拉)

(556年4月16日 – 561年3月4日)

意大利被轉為拜占庭帝國的一個省份,使尤斯提尼阿努斯皇帝有機會影響下一任羅馬教宗的選擇;柏拉奇一世因此當選成為教宗。然而不幸的是,柏拉奇被懷疑與教宗維吉利烏斯的死亡有關,因此在信友與神職人員中一度難以獲得認可。

柏拉奇是羅馬人,自教宗亞加一世(535-536年)起便在教廷任職,並曾隨同教宗亞加一世前往君士坦丁堡。他後來成為宗座大使,並與尤斯提尼阿努斯皇帝成為好友。543年,在教宗維吉利烏斯任期(537-555年)及哥德之戰後期(535-554年), 他返回羅馬。此時,雖然最終被拜占庭將軍納爾塞斯(Narses)擊退,但托蒂拉(Totila)領導的哥德人仍佔了上風。柏拉奇一世努力幫助受苦的民眾,保護他們免受哥德人的侵害。顯然,托蒂拉對教宗頗為尊重,並派他作為使者前往尤斯提尼阿努斯皇帝面前進行談判,商討停戰和平事宜。

教宗柏拉奇再次前往君士坦丁堡,以支持教宗維吉利烏斯對「三章案」的爭議,讉責景教。當教宗維吉利烏斯最後接受「三章案」時,起初表示反對的柏拉奇,最終也同樣接受了。

教宗柏拉奇在教宗維吉利烏斯手中,還繼承了米蘭和阿奎利亞(Aquileia)分裂的問題,這個問題他最後也未能解決。此外,他也面臨高盧地區的問題。所幸得是,他透過及時致函予當地國王,並任命一位傑出的總主教作為代表,成功化解了高盧的危機。

教宗柏拉奇一世具備出色的外交才能,妥善處理教義上的爭議,特別是「三章案」的爭議。此外,他也是一位優秀的行政管理人員。他「以高效的方式管理教廷財產,即伯多祿的產業。他對窮人慷慨分施,從不吝嗇。他充分運用《務實詔令》賦予教宗的權力。飽受戰火摧殘的羅馬城,在他的治理下逐漸重建起來,回復生機。柏拉奇一世於561年3月4日安逝,當時他的聲望遠超他就職之初。」(Brusher & Borden《歷代教宗》第120頁)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