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上主日(5月11日)是復活期第四主日,亦是第六十二屆普世聖召祈禱日,天主教澳門教區下午三時正於主教座堂舉行「普世聖召節祈禱日感恩祭」,特別為普世及本澳教區聖召祈禱,由教區首牧李斌生主教主禮,多位司鐸共祭。當日適逢母親節,彌撒中亦特別為母親的偉大奉獻表達感恩,並感謝神長及修女在聖召路上的堅毅奉獻。
李主教在講道中以當日的聖經讀經為基礎,闡述「牧羊人」的意涵。他指出,廣義而言,父母、教師、醫生、社工等在生活中發揮治癒與關懷角色的人,皆可視為牧羊人。牧羊人的職責包括帶領、餵養、安慰、糾正及保護羊群。他強調,無論在教會內或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同時是羊群,亦應努力成為一位「善牧」。
主教提醒教友們,基督是我們的牧者,衪答允我們會保衞我們,答允我們永不會孤單,但他沒有答允我們不會遇到問題,沒有困難與痛苦,但衪答允我們永遠與我們一起。主教感謝一眾神長及修女的奉獻,以及對聖召的堅持。雖然面對不少困難,卻以耶穌基督善牧的榜樣,依然繼續走天主的旨意。

當日亦正值母親節,主教亦指出,母親們亦如同牧羊人一樣餵養、領導、教養,糾正並保衞我們,感謝各母親的偉大犧牲,將她們的偉大奉獻給天主,祈願天主照顧她們,讓她們常存喜樂、美麗的心。
此外,李主教引用新任教宗良十四世的教導,指出當今科技與人工智能的發展雖帶來便利,卻也引發諸多挑戰。他勉勵修道者及獻身生活者在這「田園」般的教會中,繼續發揮教會的寶藏,服務人群。他亦鼓勵青年以神父及修女的奉獻精神為榜樣,勇敢回應聖召,成為教會的先知、牧者與導師,忠誠地承擔善牧的使命。
他最後鼓勵各青年人,透過各神父及修女的故事,以他們作為榜樣,勇敢去回應聖召,繼續他們的工作,在信仰上做先知,做牧者,做導師,忠貞地在教會當一位善牧。
彌撒後,神長修女分享聖召歷程
彌撒結束後,特別安排慶祝合共八位晉鐸及發願鑽禧、金禧、銀禧的神長及修女,分享他們的聖召故事,場面感人。母佑會的張競偉修女慶祝發願金禧,她分享過去五十年中服務青年的寶貴時光,以及團體生活的喜樂。她提到,在都市人忙碌奔波的生活中,她能安靜地祈禱,與天主相遇,感受到深深的幸福。她希望青年也能找到這份屬於信仰的喜樂。
同樣慶祝發願金禧的楊白燕修女回顧自己年幼時便感受到聖召的召喚。她感謝神職人員及修女在靈性上的培育,幫助她成長。她分享在幼稚園服務的經驗,鼓勵學生每天閱讀「兒童每日聖言」,希望在孩子心中播下信仰的種子,為未來聖召的萌芽奠基。她亦呼籲家長慷慨奉獻子女,成為「聖召家庭」的一員。
慶祝發願金禧、玫瑰道明傳教女修會的李秀明修女以「尋愛之旅」形容她的聖召歷程。她被神父修女以微笑迎接每日挑戰的精神深深感動,決心回應耶穌的召喚。她坦言,服務過程中難免遇到困難,但深信耶穌與她同在,幫助她克服挑戰。她邀請青年踏上這段充滿愛的旅程。
聖安尼仁愛修女會的馬嘉寶修女慶祝發願金禧,她表示能在此刻仍以修女身份接受祝福,感到無比喜樂。她坦言修道生活並非總是平順,充滿高低起伏,但透過祈禱,她得以堅持至今。她承諾繼續祈禱,盼更多人聆聽並回應天主的召叫。

瑪利亞方濟各傳教會的勞美嫦修女慶祝入會鑽禧,她回憶六十年前耶穌邀請她成為修女時,既驚喜又忐忑的心情。如今,她因身體狀況無法完全承擔耶穌的使命,因此邀請青年加入聖召行列,延續她的工作,完成天主的旨意。
善牧會的韋雅樂修女以幽默口吻分享,她慶祝發願鑽禧,笑稱自己十分「頑固」,令天主花費多年時間在她身上雕琢。如今87歲的她感謝天主及培育她的人,塑造了今日的自己。她請教友繼續為她祈禱,使她成為天主期望的模樣。
慶祝晉鐸金禧的狄明德神父表示,晉鐸的初衷是為了服務教區與他人。他認為,透過天主的帶領服務他人,不僅是一種簡單的生活方式,更是讚美天主的最佳途徑。這種服務精神不僅吸引青年追隨耶穌,亦是他五十年来堅持聖召的動力。他感謝教友多年來的包容與支持,笑言佩服大家的耐心。
同樣慶祝晉鐸金禧的鍾志堅神父以幽默的語氣,笑言「出家」的人「無蝕底」,反而「有賺」。他回顧自己在修院的12年生活,形容那段時光充滿喜樂,毫無苦楚。鍾神父以聖經中「厄瑪烏的故事」比喻過去50年的牧民工作,指出在堂區及牧民中心遇到的每個人、每件事,都如同提醒他不斷「發現耶穌」及信仰中的寶藏。他特別感謝家人對他的支持,分擔了家庭責任,讓他能全心奉獻於聖召。
鍾神父接受專訪時,感恩自己的聖召並沒有失望的時刻,提到「青年與希望」,鍾神父認為可以作許多事情:「十分現實的是,看着一個社會的轉變,便會發現到需要做或可以做許多事情。在我自己的50年、半個世紀的司鐸生活中,澳門轉變了許多,現在可以稍為富裕一點,不是在物質上,而是人的改變。為我而言,我十分希望澳門的年青人能夠發聲,為澳門人發聲。」

他回顧在青年牧民中心第一個籌辦的「工人小組」,關注當時剛中三畢業的青年:「當時我們希望,澳門的年青人不應該是沉默,而是應該為社會發聲。我認為,現時在一個新的環境中,我們是否需要有年青年為社會發聲?這是我半個世紀裡面是不會忘記,而且是十分需要的。」
被問到能如何幫青年回應聖召時,鍾神父感慨自己現時沒有機會,像年輕時那樣與青年一起拼搏,因此鼓勵教會內的團體或教友,帶青年多看看世界:「可以帶我們的青年離開澳門,去多點接觸其他社會,去看看其他年青人積極進取的地方在哪裏,不要困在澳門這個彈丸之地。因為我認為,一個如此細小的地理環境,是十分影響我們人的生活。所以我自己覺得,如果澳門年青人有機會的話,是可以離開澳門,做多點觀察。另外一點就是,有一個團體一起去反省、去觀察所得。然後心胸、思想、視野才會擴大,這樣才能可以算是去做一些傳福音的工作。」
他又寄語今天的家庭,勿過於保護子女,「太過保護、不讓他們去走自己的路的話,他們一生都不會走自己的路,這會是毀了他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