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白海豚
到羅馬朝聖,若只是隨一般旅行團或未有做足功課,很容易會錯過一處極具意義的景點/朝聖地——位於拉特朗聖若望大殿(羅馬主教座堂)斜對面,外觀普通得完全不會多看一眼的「聖階」(Scala Sancta)。
耶穌最後的一里路
據教會傳統,公元326年,羅馬帝國君士坦丁大帝的母親聖海倫納赴巴勒斯坦地區朝聖,意圖尋找與耶穌生平相關的遺跡,期間她找到了耶穌基督被釘過的十字架、鐵釘、罪狀牌,甚至耶穌穿過的袍等等,還有羅馬帝國猶太行省總督般雀.比拉多的衙門遺跡。她深信該衙門前的28級大理石階正是耶穌受審時曾走過的階梯,也這是說這正是耶穌苦路的開端,苦路的第一處,於是將其連同其他聖物一併運回羅馬。(若以今天文物保育的觀念而言,這舉動大概會引起極大爭議)。
.jpg)
這些石階最初被安置於羅馬城拉特朗宮內的一條走廊上,在中世紀前後被稱為「比拉多樓梯」。直至1589年教宗西斯篤五世計劃在已毀的拉特朗宮原址上重建,才將這段階梯遷至現址。由於相信耶穌曾踏上過這條石階,並由此展開祂的苦路,這裏逐漸被尊稱為「聖階」。
為了保護這千年文物,教宗依諾森十三世於1724年下令以胡桃木板將28級石階覆蓋。自此,朝聖者僅能透過木板間的狹縫,窺見和觸摸其原石。2019年4月至7月期間,聖階進行修復工程,胡桃木板一度被移走,近三百年來首次讓朝聖者能觸碰赤裸的聖階。不過在修復工程完成後,胡桃木板已重新裝上。
聖階的第一、十一及最後一級,木板上各鑲有一個小圓玻璃窗,底下可見黃銅十字架。相傳這三處是耶穌基督被鞭打後,走過時留下血漬的位置,不過現時已看不到血漬了。

跪行登階,領受全大赦
踏入聖階所在的建築,迎面而來是三道平行的樓梯,唯有中間那一條才是聖階,會看到朝聖者們緩慢地跪行其上——按規定,只可以跪行方式登上聖階,以對基督至悲慘苦難致欽崇。
宗座過去曾頒佈過不少與聖階有關的全大赦,譬如教宗庇護七世於1817年曾頒佈:凡虔敬跪行登上聖階者,每一級可獲九年大赦(屈指一算,登過全部28級聖階共得252年大赦,想來也足夠一家數代受惠)。
朝聖走跪上聖階
目前根據宗座聖赦院於2015年聖母蒙召升天節所頒佈的條件,凡「受愛所啟發」而跪行登上聖階、默想基督苦難,同時辦妥告解、領聖體、誦唸信經,以及為教宗意向祈禱,可獲全大赦,全年皆可。
若身體不良於行者,只要站在聖階旁邊虔誠默想救主苦難並滿全其餘常規條件,同樣可獲全大赦。
至於聖階兩側的「普通」樓梯,則可以用腳自由走動。如果你只是不能跪着走28級,或時間不多、趕景點、不用在這裏得全大赦等等,是可以利用兩側樓梯直接走到樓上。
至聖所與眾小堂
除了聖階本身所承載的宗教意義,環繞四周的壁畫同樣值得細味。包圍着聖階的是33幅描繪耶穌苦難的壁畫,伴隨朝聖者一步一階地默想救主的苦難,直至登上最後一級——基督死在十字架上。壁畫可追溯至十六世紀,為教宗西斯篤五世在位期間所委託繪製。其餘的樓梯同樣被豐富的聖經壁畫所包圍,因此建議大家把所有樓梯走完,讓靈魂與雙眼一同感受藝術與信仰交織的美。
沿着任何一道樓梯而上皆會抵達聖階建築核心——「至聖所」,又名「教宗小堂」(需購券入場)。這裏曾是教宗宮的教宗私人小堂,歷史追溯至13世紀教宗尼閣三世時期。這裏至今仍僅保留給教宗開彌撒用。
至聖所祭台後方是一幅極古老的聖像畫「至聖救主」。按教會傳統,這幅聖像畫原由聖史路加欲描繪基督聖容, 卻在未完成時由天使親自完成,因此又被稱為「acheropita 」(希臘文:非繪自人手)。至十三世紀「至聖救主」被加上華麗的銀蓋裝飾,彰顯其尊貴神聖。
至聖所 (官網圖) 登上聖階到達十字架
至聖所內同時珍藏了多件聖髑,其中有一塊木板,據信是耶穌在最後晚餐時曾倚躺過的臥榻之一部份。
除至聖所外,這裏還有三個小堂——聖老楞佐小堂、聖思維小堂,以及最後建成的十架小堂。三個小堂風格各異,反映不同時期藝術與宗教的結合。朝聖者不妨駐足片刻,靜心觀賞,用雙眼祈禱。

禧年朝聖,不容錯過
自1854年起,聖階便由苦難會會士負責管理。雖然這裏就座落在拉特朗大殿對面(跟拉特朗大殿真的一條馬路之隔!),但由於外觀低調,空間狹小,許多教友很容易錯過,亦因此這裏不常看到只來拍照打卡的遊客,進去的都是虔敬的朝聖者。這個禧年,如果你正在規劃羅馬朝聖,除了四大聖殿外,別忘了把聖階放進行程裏。那不只是一段樓梯,而是一條朝向基督、與祂苦難同行的路。
後記:跪爬上去真的很漫長也很痛
我曾在23歲與29歲時兩度踏足羅馬,都有來過聖階,但當時覺得跪行太慢太費時,心裏只想趕往下一個景點,便從旁邊的樓梯匆匆繞行離去。直到今年初奉禧年之名再次來到羅馬,跨過拉特朗大殿的聖門後走到聖階,忽然想到都34歲了,難道要等坐輪椅時才被推上去?不如趁現在健康有力跪上去吧。
因應禧年人潮,聖階上滿是朝聖者。前行的速度是不由自主,只能緩緩跟着上一級的人。剛開始幾級還勉強應付,但跪至第五級,膝蓋便開始抗議——胡桃木板果然不是澳門教堂那種高床軟枕般的跪椅。來到第十級,看着漫長的階梯,唸着慈悲串經的我真想改唸:「因我的至悲痛膝蓋,求祢垂憐我們及普世…」。每次前方稍稍上移一級,內心便湧現莫名感動。雖然疼痛越來越明顯,但當我凝視壁畫、默想基督苦難時,時間彷彿也被擱置了。
至聖救主聖像畫 (官網圖) 聖階旁邊的樓梯同樣很具藝術價值
終於來到最後一級,「完成了」。相比參與彌撒或過聖門,以膝行登聖階作補贖,這份全大赦可謂賺得不容易,但完成那一刻,內心的平安與救贖只有親身參與過才能體會。
最後,由於聖階內多處禁止拍攝,本文只能借用大量官網圖片,還望見諒。
參考資料:
– 聖階官網
– 梵蒂岡新聞網(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