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遇聖言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心遇聖言】迷途的兒子

文:文祖賢神父
譯:黃芷筠

丙年四旬期第四主日

四旬期第四主日又稱為喜樂主日(拉丁文Laetare,意即:喜樂、歡欣),因為今天的主題提醒了我們:天主無限的仁慈和忍耐。我們歡欣喜樂,是因為在我們軟弱或失敗時,我們的天主聖父仍然在等待我們——回頭歸向祂。

在今天的福音中,我們看到兩個兒子的對比,而他們兩個都不是完美的。

其中一個兒子渴望獨立,他想擺脫父親的管治。然而,他最終意識到,當他遠離父親時,他也同時失去了許多自己從前視為理所當然的美好事物。

當我們背棄天主、對他說「不」時,我們內心會感到空虛。但我們可以確信:「天主,你不輕看痛悔和謙卑的赤心。」(詠51:19)。當我們在修和聖事中,真誠地承認自己的罪過,正如那位年幼的兒子謙卑地說:「父親!我得罪了天,也得罪了你。我不配再稱作你的兒子,把我當作你的一個傭工罷!」(路15:18-19),天主的仁慈便接納我們,將我們納入他的愛內中。

而那位一直留在家中的長子,雖然表面上忠心,但他也並非沒有過錯。他或許認為自己是無可指摘的,但當他的弟弟回家,且被父親熱烈歡迎時,他內心的創傷就顯露出來了:「你看,這些年來我服事你,從未違背過你的命令,而你從未給過我一隻小山羊,讓我同我的朋友們歡宴!」(路15:29)

當我們把自己與別人比較的時候,便會發生這種抱怨。聖雅各伯稱這種態度為「心裡懷有惡毒的嫉妒和紛爭」(雅3:14),是「屬於下地的,屬於血肉的,屬於魔鬼的」(雅3:15)。

與此相對的,是聖保祿宗徒的態度:「如今我在為你們受苦,反覺高興」(哥1:24)

聖雅各伯亦曾說過:「從上而來的智慧,它首先是純潔的,其次是和平的,寬仁的,柔順的,滿有仁慈和善果的,不偏不倚的,沒有偽善的。」(雅3:17)。

我們有時在家裡、工作上或教會和堂區內,為了他人付出了許多服務,甚至疲憊不堪;但我們要小心,不要讓自己的熱忱變成怨氣。

真正的熱忱來自愛德。因為源於愛德的深度,所以它展現出愛德的特質——它是含忍的,是慈祥的,不妒忌,不誇張,不自大,不無禮的事,不求己益……(格前13:4-5,7)。

真正熱忱的考驗,就是它是否來自愛德的泉源。換句話說,真正的熱忱絕不會違背愛德,否則它便等於自斷根源。

當真正的熱忱是忍耐和溫良,它就能使我們避免對邪惡產生無謂的憤怒、虛榮的憤慨、沒有判斷的指控、苦毒和對他人的埋怨。

當我們懷着真正的熱忱時,我們能與他人一同喜樂,即使他們走的道路與我們不同。

父親對待長子的態度,同樣充滿理解與仁慈。他沒有等兒子自己進屋,而是主動出去找他,聆聽他的心聲。這正是我們天父對我們的愛——祂認識我們,理解我們,並呼喚我們回到祂的懷抱,回到真正的喜樂之中。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