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本地 Local

2025年大耶穌出遊 合共過百朝聖者參與訪澳:場面壯觀且震憾

(本報訊)澳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苦難善耶穌(俗稱大耶穌)聖像出遊在每年四旬期第一主日(上週末、3月8及9日)舉行。一如既往,澳門苦難善耶穌會在出遊前(2月27日至3月9日)均舉行九日敬禮,又在聖灰星期三後的週六(8日)舉行「耶穌五傷瞻禮彌撒」、提前主日彌撒、出遊前中文講道、光之遊行、出遊後葡文講道,以及「苦難善耶穌聖像出遊」,今年的敬禮一如以往,吸引大批信友參與,聖像出遊亦有大量巿民、旅客圍觀。

2月27日至3月7日的九日敬禮在聖奧斯定堂舉行,早上中文禮儀由劉炎新神父主持、下午葡文禮儀中柴浩東神父主持;每天均有大批熱心教友參與。

上週六(8日),澳門慶祝「耶穌五傷瞻禮」,澳門教區首牧李斌生主教當日早上以中葡文雙語主持彌撒聖祭,苦難善耶穌會神師劉炎新神父共祭。在講道中,李主教邀請教友們瞻仰耶穌的傷痕,從而記起耶穌與我們一樣,有着人類的肉軀、也同樣會受傷、有傷痕;但同時,祂是真正的天主,而這些傷痕都是為世人而受的苦難。

他邀請教友藉着瞻仰「耶穌五傷」,並反思背後的含義:耶穌的手既代表「服務他人」,亦代表衪歡迎、擁抱並祝福世人,能夠藉天主的恩寵而得到罪過的赦免,我們又有否透過各自雙手去聖化每一天的工作,服務社群;耶穌的雙腳代表走遍多個地方傳佈福音,並邁向耶路撒冷,我們又有否走在福傳路上,有否走在「邁向天主」的方向」。耶穌的肋旁代表憐憫,亦代表衪的心、天主的愛與治療,我們的心又有否藉着聖事去爭取恩寵及罪過的赦免,充實基督的情懷去憐憫及關愛他人。最後,主教寄語教友們,要在兩天的聖像出遊中讚美並歌頌耶穌基督。

同日下午,四時舉行中文拜苦路,五時舉行主日提前彌撒,由柴浩東神父以中、葡雙語主持,劉炎新神父以及多位神長共祭。劉神父於講道中引用出谷紀的內容提到,四旬期是教友們反思何謂「真正的教友生活」的時刻,適逢今年普世教會慶祝禧年,劉神父邀請信友們「活化、更新」,並還原教友應有的生活。

今年教會慶祝禧年,帶動一股朝聖熱潮,但劉神父強調,最重要的是我們各自的內心:「我們不用去很遠的地方朝聖,就在各自的地方,進入內心,找尋天主,進入我們教友應有的生活⋯⋯」他又說,我們以往都會有走歪的經歷,但只要調校並返回正軌,也能肖似天主。他又提醒教友,要懷有希望、對天主有信心,即使周遭充滿戰亂與黑暗,只要緊隨耶穌、跟着祂一起揹起各自的十字架,投靠天主並建立與主的關係,便能在天主的照顧和庇蔭下度過一切難關:「要信天主,要先愛祂;要愛祂,要先認識祂。若完全不認識天主,或認識祂不多,那你愛祂亦不會很多。」他鼓勵教友們勤領修和聖事,在生活中感受天主的臨在,得到天主的平安。

葡文拜苦路後,由慈幼會士何家輝神父主講。何神父引用讀經指出,基督為我們立了一個榜樣,為使我們追隨他的芳表。他又說,聖伯多祿前書的中心思想,是要勸勉信友保持信德、效法基督的德表,善度信友生活。

他引用聖方濟各.沙雷氏的著作《入德之門》指出,熱心敬禮是幫助我們去獲得天主的恩寵,而且增加我們的愛德之心。這份愛德,是我們內在的。他邀請信友反思,參與「大耶穌」的熱心敬禮,究竟我們參加完這敬禮、神功後,我們這股內在的愛德有否增加。還是著重有多少張與聖像的自拍?

何神父又引用聖人的教導,鼓勵教友要持之以恆地透過良心省察,每天檢視各自內心的愛德。他又引用教宗方濟各四旬期文告,要懷着希望一起同行:「內在愛德增長的同時,也要將這份愛德轉向關心他人,一同走近天主。」他重申,天主所看、著重的,是我們內在愛德的心的質素,並提醒信友,要在整個四旬期裡,努力活出「上愛天主、下愛世人」。最後,何神父寄語教友們要堅守四旬期的精神,克己、做補贖、守齋、行愛德,從而獲得天主的恩寵,聖化自己,更能走近天主。

彌撒後,劉炎新神父帶領一眾教友誦念祈禱文,並舉行「光之遊行」聖像出遊。遊行隊伍由聖奧斯定堂出發,經由崗頂前地、東方斜巷、議事亭前地、羅結地巷、大堂街、最後到達主教座堂。在李主教恭迎聖像進入大堂後,由柴浩東神父以葡文講道,並由劉炎新神父帶領一眾教友誦念祈禱文後結束。

翌日(9日)下午四時正,先由花地瑪聖母堂主任司鐸、道生會張俊鍵神父講道透過「髑髏地」及「十字架」兩個字詞,重溫耶穌行刑、開始踏上苦路的經過。他提到,耶穌基督是「昔在、今在、永在」,因此,衪為世人的犧牲,都是永恆的:「這不只是一個悲劇,亦是一個奧秘;更是從第一個聖週五開始,便成為真正的象徵⋯⋯當中蘊含着永生的價值。」

神父繼而帶領信友,透過靈性的默觀,參透這苦難的細節和奧秘的恩寵:「如聖保祿所言,基督在我們內活着,而不是我們自己活着,這是救贖與人類成聖的總結。」他又說,我們很多時在生活中,在許多微小事性上,加重耶穌十字架的重量:「我們都是祂背負的十字架,甚至有份鞭打祂的劊子手,或有份侮辱祂、嘲笑祂的猶太人⋯⋯我們有各種抱怨,沒有氣力,或甚至不願意跟隨着耶穌。」但是,耶穌三次跌倒,仍然站起來,繼續背着十字架接受死亡,全因為表達對我們的愛。

張神父重申,我們都是苦路上對耶穌褻瀆的人,而與耶穌相比,我們的十字架都只是微不足道。最後,神父祈昐教友們透過聖母的轉禱,讓天主賜予恩寵,使我們能以愛去接受並揹起各自的十字架,跟隨耶穌基督走苦路。

講道後隨即舉行聖像出遊,以主教座堂為起點,遊行隊伍先於主教座堂誦念苦路第一處經文,便隨即出發,經羅結地巷落議事亭前地,再途經玫瑰聖母堂、伯多祿局長街、葡國領事館、南灣大馬路、聖老楞佐堂等。出遊路線合共設有苦路七處,每一處都誦念苦路經文,並有教友以韋羅尼加的形象,手持「耶穌頭像布」誦唱《哀歌》,亦有小孩子手持刑具;李斌生主教沿途手持聖十字聖木,大批信友跟隨參與遊行。遊行隊伍最後返回聖奧斯定堂,再由柴浩東神父以葡文講道;在劉炎新神父帶領一眾教友誦念祈禱文後,隨即由李主教以十字聖木向教友降福後結束。

一如以往,「苦難善耶穌聖像出遊」吸引不少來自鄰近地區的教友參與。來自台中的許瑞文神父帶領二十多名教友的朝聖團,特別來澳參與是次出遊:「其實大約五、六年前已經想參加,過去一直沒有機會。兩年前有教友問起要去哪裡朝聖的時候,便突然記起『大耶穌』的想法。」

許神父接受本報訪問時,形容十分感動,特別看到許多教友虔敬地跟着大耶穌,並在大街上拜苦路、下跪:「可惜的是我們都在比較後的位置,加上我們聽不懂葡語跟粵語,會有一點迷失;但看到身邊的教友都拿着玫瑰唸珠,一邊凝望耶穌苦像,一邊默唸玫瑰經,一邊跟着耶穌踏上苦路,實在十分感動。」

他又指,二十多位團員大部分都是退休人士,故體能有限、未能完成整趟苦路,但也是一個十分難得的經驗:「有被震憾到,特別是在返回聖奧斯定堂的時候,參加的人數和場面實在很壯觀。」他們以澳門作為首站,及後轉抵泉州、福州、廈門等地,繼續為期七天的朝聖之旅。

此外,香港教區灣仔聖母聖衣堂亦組織了接近一百名教友訪澳朝聖,參與「出聖相」。有該堂教友Teresa接受澳門教區社會傳播中心訪問,形容警察銀樂隊的奏樂,仿佛在提醒她去悔改:「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每打一下鼓就像敲打我的心靈,呼喚我們悔改、要我作出改變,去跟隨耶穌。」 有途經的內地遊客表示好奇,稱起初以為是「大人物」的到訪,故上前觀望;後來才得悉是宗教活動:「本來不知道發生甚麼事,剛剛看到就搜尋一下,發現碰好遇到這一年一次的出遊。聽到歌聲有股莫名奇妙的感動和肅穆,能感受到這裡的信仰熱情。」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