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遇聖言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心遇聖言】沒有基督,我們不能作甚麼好事

文:柴浩東神父
耶穌聖心司鐸會

乙年復活期第五主日

在本主日復活期第五主日的福音中,耶穌繼續在所居住的樓房中教導門徒,也就是最後晚餐舉行的地方。祂向門徒們解釋,為了結出好的果實,他們必須與自己同在。這似乎是人人同意的明顯真理。但實際上,情況並非總是如此。有一種很強烈的傾向認為,任何人都能行善,所需要的只是知道需要做甚麼和去做的意願。儘管這一切看似微不足道,但我們面對的是白拉奇主義(Pelagianism),也是教會自聖奧思定時代、誓反教革命時代,到聖女大德蘭時期及今天教宗方濟各,教會一直對抗的異端。

英國修士白拉奇(Pelagius,350-423)生活在教會早期幾個世紀,他認為只要遵循耶穌為我們樹立的榜樣,便能足以知道應如何行事。換句話說,就像數學公式一樣,一旦學會了,只需要應用便能解決問題。然而,天主教以聖經為基礎的教義卻告訴我們一個截然不同的道理:若沒有天主,我們便不能結出好的果實。在歷史中,異端被視為比偽造錢幣更嚴重,因為是救贖道路上的篡改,而白拉奇的思想困擾着聖奧斯定,他其後的寫作使他被封為「恩寵聖師」。

另一位偉大聖人及聖師,便是亞維拉的聖女大德蘭,她在著作中反對這種思想,甚至沒有使用異端學說的名稱。這位嘉爾默羅改革者在其神修著作《靈心城堡》中,指出我們的靈魂就像一座城堡,裡面有七個居所,最後一個居所是偉大君王——天主——的內室。要進入城堡首個城堡,你必需處於恩寵的狀態,沒有犯大罪,而教會亦稱之為「慣性恩寵」。要進入第二個居所,你需要過一種持續性的祈禱生活,這種生活被稱為「實際恩寵」。在第三重居所,仍然需要付出更多的地方:愛德工作。其實,聖女大德蘭教導我們的也就是今天福音所讀到的:我們依靠天主去行善,而一切都是天主的恩寵,我們的善功就是我們與天主結合的果實。請看這個說明性的順序:首先,我們必須處於恩寵的狀態,然後透過祈禱與天主結合,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透過愛德工作與天主結合,履行天主至善的工作。

你幾乎不會聽到那些抵抗白拉奇主義的人,稱做天主的工作卻不依靠天主恩寵的幫助。然而,不幸的是,白拉奇主義的實際思想,卻在日常思維根深蒂固,包括在許多天主教教友的日常交談中。人們常說,想要做好人、做好事,不一定要宗教信仰,更不用說一定要去聖堂。一般人來說,人們往往想立即跳到聖女大德蘭所說的第三重居所,而忽略了教會教導我們的方法,以抵抗人類任何形式的偶像崇拜:首先,我們需要透過基督的恩寵和我們祈禱生活,去與基督結合;然後,我們的愛德工作將會是這份關係的自然結果。換句話說,教會想提醒我們,我們是需要天主的。

教宗方濟各在許多著作及教導中,反對實際生活中的白拉奇主義。在《你們要歡迎踴躍》(Gaudete et Exsultate)宗座勸諭中,教宗指出,新白拉奇主義強調要走「以自身的努力成義,並崇尚人性的意志和個人的能力。這導致自以為是、自我中心和精英主義,因而失去真正的愛。」(第57點)這導致了某種驕傲的產生,使人類弧立於自身,而否認對天主的任何需要。否認對天主的需要去行善,似乎是最容易和最舒適的途徑,因為當一個人真正相信天主及其教誨時,便會產生承諾。

各位兄弟姊妹,今天的福音為我們提供一個答案,去消除人類的這種傾向,即:認為自己不需要天主,認為只要知道並想要行善便足夠。真正基督徒旅程的秘訣,在於意識到「沒有基督,我們甚麼也不能作」。如果我們做了甚麼好事,那都是因為祂的恩寵在我們身上承行。因此,如果我們與祂更緊密,便越能完成祂的工作。正如枝條只有留在葡萄樹(基督)上,才能結出果實一樣,我們也需要與祂相連,好能領受祂的樹液(天主聖神)。我們必需保持持續的皈依和永久的共融,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憑着信心走向與主永恆的結合。

讓我們利用復活節這個時期,成為基督真正的朋友,透過自覺性的聖事生活、持續的個人祈禱,以及對憐人的愛,去培養與基督忠實而親密的關係,以此回應我們從主那裡所獲得的愛。當然,我們會遇到挑戰與挫折,但這並不可怕,也不會讓我們放棄我們的旅程。我們必須堅持不懈,學習在旅途中的每一步,都尋求天主的幫助,深信祂並存留在祂內。要做到這一點,我們的動力和信任必須始終在主身上。正如聖伯爾納鐸(St Bernard of Clairvaux)說:「我們愛天主的理由是祂自己,我們愛祂的尺度是無止境地愛祂。」只有懷着崇高的意向,不奢求別人認可我們的工作;如此,我們才能與天主合一,結出天主的果實。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