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余佩嬋
2024年伊始,澳門天主教朝聖服務協會舉辦了「深圳一天朝聖」團,因我已三十多年未踏足此地,對深圳這地方停留在回憶中只有「世界之窗」這旅遊景點,得悉這次的朝聖團剛巧在星期三舉行,故有此機會亦幸運地可參與,而當我報名時,得知剩餘三個朝聖位,最後都順利報了,真的是主之所賜呢!事實上,此朝聖團之吸引因我從未到過深圳的聖堂,深圳特區自開放以來,天主教在這裡的發展情況;對我實是一片空白,如今藉此朝聖之利能親自見證當地的天主教發展狀況,此乃是我之所想、所望。
在1月17日早上八時眾教友集合拱北口岸出發,在等候上旅遊巴的地點,遠見劉哲明神父安坐候車的石椅上,原來他是隨團神師,我雖對神父不熟悉,但也聽聞他已退休,若有適當時候偶爾為「朝聖服務協會」擔任隨團神師之職務,可以說是退而不休。何樂而不為呢!劉神父亦很隨和,雖我與他從未正式會面,亦是第一次與他相識,但會談聊天時也感到像老朋友似的,彼此暢談一番,可見他是一位慈祥與關愛他人的神長呀!
是次的朝聖行程緊密,行程重點有南頭天主堂、寶安耶穌君王堂、新安古城等。在早上8時左右,眾教友一行44人,上了旅遊巴士,車行約兩個半小時才到達第一站,寶安耶穌君王堂後,便參與由劉神父主持的彌撒聖祭,眾人都收歛心神,步入教堂;這天是聖安當聖人的瞻禮日,劉神父在彌撒講道時特別講解聖人的事蹟,讓眾教友也了解聖人的生平與成聖的楷模。彌撒完畢,朝聖團領隊的李太邀請了該堂的本堂神父為我們講解此堂的歷史;該堂建成於2010年9月,是傳統典型哥德式建築風格設計,建築面積7200平方米,總高度64點15米。建築結構為人工挖孔𢰦基礎,建築功能:半地下室及首層停車場,聖堂大堂位於四、五及六樓,三樓為小聖堂,二樓則是圖書館。聖堂前地則有一個露天的水池,上層設計為露德聖母岩,涓滴流水向下據神父說,寶安區的教友約有一萬多人,每主日就有一千多位教友參與彌撒。此堂有很多的教友在此大聖堂舉行婚禮,難怪此堂的進門處有花卉設計成半環型的擺設,主要為婚禮進行之用,真是別具特色呢!

到中午用餐時,各人都品嚐當地美食,午飯後繼續前往南頭天主堂,該堂是深圳地區的第一座天主教堂,建成於1868年,在1913年由香港嘉諾撒修女會將教堂內的孤兒院擴展辦為育嬰堂,故聖堂亦被稱為「育嬰堂」。1984年被列為深圳市文物保護單位。南頭天主教育嬰堂現基本保持原狀,只是聖堂等部份建築被改作教室。我們抵達時聖堂部份已竣工完成,聖堂的頂部設有透明採光的玻璃窗花聖像畫,除可透光外,亦增添一些宗教圖案色彩,可見設計獨立。
接着眾人再前往新安古城參觀,它是歷代嶺南沿海地區行政管理中心、海防要塞、海上交通和對外貿易的集散地,亦為深港澳地區的歷史文化源頭。現時此地除保留一些古建築外,其他商店已成為文創企業的發展,以年青人居多開創文企事業。新舊文化交錯,也成為遊客必到的打卡熱點呢!
一天的朝聖之旅到此也接近尾聲,但仍有意猶未盡之感,很想再有機會重臨此地,仔細回味文化遺產之貌,期待着!到了日落西山,眾人都懷着滿意愉快心情再品嚐晚上的農家菜餚,到了歸家途上,李太又提議玩福音問答遊戲,設有六條福音問答題,若答中者可得主教山修女製作的曲奇餅一盒,果然重賞之下必然搶答熱烈,且迅速間答中福音題目,可見教友對福音的認識也不少。在歡樂的氣氛中,各人都懷着感恩之心讚美天主,賜予我們獲得平安、喜樂的旅程,亦感謝劉神父和朝聖服務協會的李太、Eva等帶領並妥善安排的一天朝聖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