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遇聖言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心遇聖言】皈依始於自我檢視,成聖在於與他人一起皈依

文:一朵小白花

「如果你的弟兄得罪了你,去,要在你和他獨處的時候,規勸他;如果他聽從了你,你便賺得了你的兄弟;但他如果不聽,你就多帶一個或兩個人同去,為叫任何事情,憑兩個或三個見證人的口供,得以成立。如果他仍不聽從他們,你要告訴教會;如果他連教會也不聽從,你就將他看作外教人或稅吏。」(瑪18:15-17)

本主日的福音,耶穌明言當我們遇到別人犯錯時,我們需要如何回應。在教會的傳統中,特別為在修院、在度修道獻身生活的人來說,都被建議去活出手足規勸的精神。手足規勸是教會內其中一個傳統,甚至是人類本性的一個行為。一位神長曾說過:「追隨主耶穌的榜樣,我們要記得,正直真誠及不羞辱人的手足規勸,從教會起初就是我們彼此幫助的工具。」

五倫八德中的五倫,也有略略提及這個精神:長幼有序,朋友有信。長幼有序是指兄友弟恭,手足規勸之道;朋友有信是指朋友間的信義,並作到五個本份,首個本份便是勸諫。在教會的教導中,規勸是手足之情的呈現,也是愛德的彰顯:「愛德淨化人的愛的能力,並且把這個能力提昇到天主之愛那超性的完美境界。愛德是有優次先後的。愛德也在手足規勸中顯示出來。」(參閱《天主教教理》1827及1829)

已故的教宗本篤十六世曾說過,這種愛德的表現說過:「今天我們比以往更注重人的物質和健康的需要,但對於手足之間的精神責任就閉口不言了」。他又說:「在罪惡面前,我們不能沉默。我指的,是某些基督徒的態度:他們或是看人臉面或只是好逸惡勞,隨波逐流,忽視了對他弟兄們的責任,沒有守護他們遠離相反於真理和正道的思、言、行為」。

聖保祿給迦拉達人的信中說:「弟兄們,如果見一個人陷於某種過犯,你們既是屬神的人,就該以柔和的心神矯正他;但你們自己要小心,免得也陷入誘惑。」(迦6:1)很多時候,我們每每發現別人的缺點時,我們忘記自己同樣也是罪人。今天的社會中,很多時我們都不願意去發聆聽別人對自己的「忠言」,這些話既「逆耳」,故不願意聽入耳、聽入心。所以,主耶穌不只是要我們活出「規勸別人」,同時也要「自我規勸」,因為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有原罪的人,都是不完美的人。因此,教會的傳統建議我們每天都在聖神光照下,作良心的省察,在天主的臨在中檢視自己,成為真正「屬神的人」,然後再以天主的臨在去勸諫身邊所愛的兄弟姊妹。

最後引用西班牙一位蒙席的話:「因此,手足規勸是全體基督徒的責任。當有人為了我們的益處,給我們一個提醒,我們應該從中看到天主神聖的慈悲透過人,指引我們走上正途。雖然可能剛開始的時候會感覺有些不安、不舒服。驕傲可能讓我們反抗,找些容易找到的藉口。但如果我們在這個提醒中看到天主的臨在,我們就會感恩,因為有人費了心思,幫助我們看到自己看不到的問題。」

天主創造我們並不是單獨一人,而是與他人一起生活,並互相扶持。我們要與他人一起墮落,還是與其他人一起皈依和成聖呢?皈依始於每天的自我檢視,而成聖在於與他人一起皈依。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