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World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本地 Local

信德:是焦慮和抑鬱的良方?

專訪Wenceslao Vial神父 (司鐸、醫生、教授) (2)

Rocio Lancho Garcia
Zenit

本文接續上周有關Wenceslao Vial神父的專訪。

 

書中也有提及性失調,我們又如何用信德去應付呢?
須知要解決人類現實的問題,我們便該用理性,故此,有關性方面的問題,信德應用不着了。面對疾病或障礙,教友應尋求有經驗的醫生意見,一般有常識的人也會這樣做。
說到這裏,我不得不提兩個現象,它們都會妨礙理性地分析性方面的事情,就是性別意識形態和把性淡化。性格

第一個是最近發生的。位於維也納的一所博物館,有一班7至8歲的小孩,圍着看維拉斯奎茲(Velázquez) 手筆的一幅畫:孩提的瑪麗-泰蕾茲。我看見他們的老師,給女孩子們一條舊裙,和畫中公主的差不多,裙是罩在一金屬框架上,女孩子都把它試穿,並揚揚得意的拍照。其間也邀請一男孩試穿,他拒絕了,女教師便說:「試試也無妨吧,你可當自己是變性歌星Conchita Wurst的啊。」類似這樣的事情,也不該當笑話一則,避免在孩子還沒有辨別能力便灌輸這種知識。有不少人仍然拒絕認同男女之間的差異,只不過是身份問題而已。佛洛伊德(Freud )一定會驚嘆性已被列為禁忌,用「性別」取而代之,這和稱之為「布」沒分別,可任人都可以隨意攜帶或替傯
第二個現象是比較遠久,便是把性淡化,這問題更會引發青少年不肯等待適當的時候便開始性行為。不少心理學家警告過這做法的風險,倉猝走過每個階段,不只會失去愛,也會失去個中樂趣,至終不感興趣。例如被過度虛耗的土地,也需要加強施肥,土地才能再肥沃。 如此摧殘身體,把它作樂趣的工具,結果會弄到不能自拔地淪入濫藥或濫用興奮劑,這一切都會帶來很多問題或罪行,如色情、賣淫、戀童癖等等。正如維克多·弗蘭克(Viktor Frankl )形容:繞着金豬跳舞。
那我們又怎樣用信德去克服這些情況呢?應盡力去瞭解人的本性;以樂觀的態度 ,多為家庭及自己祈禱。要認識性並不需要信德,可是信賴天主和知道自己的目標是能幫助我們明白為甚麼要尊重我們的身體、為甚麼性愛要留待適當的時候,要等待的是有愛的婚姻。

為甚麼在宗教教育中心工作的司鐸、教師、教育工作者和神師們也應該懂得心理學和宗教生活兩者的關係?
要深層地了解人,便應以非心理學家的身份,運用心理學:也即作為優秀父母的學術。因為大多數有病態罪疚感的人,自自然然便會陷入絕望和痛苦,他們第一時間找的不是醫生或心理學家,而是朋友、老師或司鐸,因此,他們必須做好準備,如有需要,能立即引導病者到適當的支援。
先前提及的「樂器」,我們也應對它十分熟悉,因為可幫助別人如何用正確地和最佳地彈奏。所以,要扶助別人回歸人性和心靈的健康,便要熟稔這些人和他們的德行。這樣才可以給予最正確的建議,好讓他們走回正軌。只有選擇和按照良好道德去做,才能正確找到和認識自己。

我們怎才知道要找醫生、心理學家或司鐸?
某些情況下是甚為簡單,例如肚子痛和產生幻覺;否則,情況會比較複雜,並非三言兩語能回答。一般而言,這三位是各有專長:醫生能醫病;心理學家會替我們找出或克服如爭執、誤解之類;至於司鐸,他們會引導我們尋找典範的天主,更是為尋求聖寵的人作工具。有效的固定處方是不存在的,因每個人是獨特的、不會重複。
不過,我也有一些小竅門可以和大家分享。首先,我們應清楚問題的根源,便能解釋其症狀:在某些情況下,是個人問題,覺得自己沒用,或無法擺脫沉痛的往事,或無法去饒恕。如果不能在短時間內找出因由、把它解讀、紓緩不適感覺的話,那就應立即尋求專業意見,讓愛你的人能把你帶出黑暗。假若遵從司鐸或神師的建議後,跟著數星期仍持續有抗拒、冷漠、過度緊張這些症狀,審慎起見,最好去找醫生或心理學家。

我們怎能辨別問題是屬於心理還是心靈?
在我的書裏,我也有針對不同情況,提出一些建議及一些可行的途徑,但不是每個情況都有顯著界別。一個心理問題可引發心靈問題;而心靈問題也可能帶出心理失調。不過,祈禱、忠實的自我省察和加上一位肯耐心聆聽的神師,潛在的問題便很容易找出來。
去評估一個人的生活方式是非常重要,以確定他們是否正常,用「一般缺陷」的方式處理;還是有人格障礙,而要找專科診斷。如有嚴重問題如過份追求完美、做事畏首畏尾、 衝動、情緒化,敏感、 嫉妒、敷衍塞责、濫用藥物或酗酒、怪癖等等,那便最好去見專科醫生或心理醫生了。是正常、是病理,界線並不一定清晰。若有人不單自己受苦,更把痛苦加諸別人,你可以考慮這是異常的特質。
基督徒的生活是須要包括心理和心靈的理念;有賴於個別身份和具備自知之明,知悉這一切是有限制、有局限的;在信德而言,我們只不過是卑微一族。明白這現實,便能接受自主非絕對,我們生存是因為我們的存在,但必須存有希望 … 相信我們都有一個使命,都希望最終能達到目標。而過程中的高峰便是找到自尊和愛德:只有那些認識自己和知道自己如何重要的人,才能夠充分發揮自己。清楚感受到天主的愛便是自尊的原動力,因已轉變成祂的孩子了!這信念能把我們帶走自我、去愛別人、洞悉一切。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