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天主教教友協進會聖周五(7日)於松山舉行「現代人的苦路」,今年是疫後舉辦,但大會在汲取和整合過去三年疫情經驗,同步於網上發布「現代人的苦路」網上版,讓澳門各界均透過不同方式參與活動。
當天早上十時,約三百多名參加者齊集在二龍喉公園廣場,一同步履耶穌的苦難奧跡。今年更特別邀請參加里斯本世青節的參加者,以及來自多間學校的青年教友,協助抬起十字架;澳門天主教首牧李斌生主教、花地瑪聖母堂主任司鐸張鋑健神父和幾位修生,亦有參與抬十字架,與青年和在場教友同行。
祈禱後由多個來自多間學校及青委世青團的青年教友抬起十字架往松山出發,沿途頌唱歌詠。全程共設苦路五處,每處都由青年代表讀出一段有關「成長所面對的困難」的分享,亦誦讀聖言、帶領默想及祈禱,讓教友默想耶穌的苦路,同時亦反思現今社會在「即食文化」及「成效為本」的風氣下,本澳青少年成長中所面對的各種問題。
此外,今年苦路反思的主題取自青少年的真人真故事。透過故事主人翁的經歷,給予參加者聆聽青少年的困苦經歷,作為基督徒如何甘願分擔、陪伴,如同分擔基督耶穌怎樣和自己一同走過人生的苦路。
圖片來源:澳門天主教教友協進會 圖片來源:澳門天主教教友協進會
在最後一處完成誦讀和反思後,李主教為是次活動作總結。他表示,各人都要走各自生活中的苦路,部份生活中的痛苦是來自世人的軟弱或罪惡而引致,當我們面對痛苦的時候,心裡少不免會感到沮喪、孤獨、無奈、自怨自艾,甚至怨天尤人,這些「心裡的黑暗」讓我忘卻「心裡的光明」,遺忘身邊人對我們的關愛。主教勸勉教友,要謹記自己是天主子女的身份,並時刻我們同行,同時將心中之光(愛)照亮他人。最後邀請在場的神父們一同降福所有參加者作結。
有份參與抬十字架的聖若瑟教區中學學生表示,感受到耶穌當時一個人抬十字架的辛苦,當想象耶穌在路上受鞭打的情境,自己也能感受到祂的痛苦。又有學生指出,透過是次戶外拜苦路,能反思自己在成長過程中,要如何分配投放於興趣與及跟家人相處的時間。
另外,有份與李主教一同抬十字架、參與教區青委今屆世青團的黎嘉晉表示,在抬十字架時,感到自己分擔了西滿的工作,並反思到現代人會將吃喝玩樂放到首位而忘記了天主,四旬期裡也反思自己有沒有愛耶穌、有沒有當祂是朋友,甚至是家人,還是只是相信祂是宗教上的一個「角色」,與自己沒有建立一份親密的關係,與耶穌交流並分享自己的生活,他建議現代人少看一點手機,在生活中投放一些時間去祈禱,陪伴天主。
圖片來源:澳門天主教教友協進會 圖片來源:澳門天主教教友協進會
澳門天主教教友協進會理事長鄭妙霞女士亦表示,大家要以不同形式去繼續福傳,也誠邀教友加入協會成為他們的同行者,並請教友為協進會福傳工作祈禱。今年亦特意邀請教區聖若瑟中學第五校負責製作「現代人的苦路2023」網上版,並安排在「澳門天主教教友協進會」及「教區社會傳播中心」網頁及YouTube頻道播放,冀讓教友能回顧短片並作反思之用,同時希望參加者能夠用文末的二維碼,填寫意見反饋給該會,作為雙互溝通之效。
是次活動有眾多教友及慕道者參與,由嬰幼兒至90歲。教友可在該會的Facebook 網頁觀看是次活動的照片。在此感謝各位神長、修女、教友及參與者的參與,也特別感謝有關工作人員和以上的機構的付出。
來源及訪問:澳門天主教教友協進會、澳門教區社會傳播中心
本報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