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香港教區溫國光神父
獲苦難善耶穌邀請,踏上司鐸聖召之路
(本報訊)受新冠疫情的影響及耽誤,今年的苦難善耶穌敬禮及出遊最終能如常舉行、重回澳門街。以往每年都有不少外地的教友,特意前來澳門參與此一年一度的盛事,當中鄰埠的香港教區司鐸溫國光神父,也是「出聖相」的常客,全因他一次參與出遊的經歷,使他最終踏上聖召之路。
神父您好,得悉您與澳門苦難善耶穌出遊有一段淵源,可以與我們分享一下嗎?
當時我是尖沙咀玫瑰堂的教友,那裡有許多葡國教友。當中有一位居港的土生葡人,她每年都會參加「大耶穌」出遊,並與我分享自己的經歷,稱「大耶穌」讓她真正的皈依、不再進入賭場。
所以,是她邀請我到澳門,而我純粹只是一名教友,去參與一連兩天的遊行,那時還未想過聖召是怎樣的一回事。猶記得當時十分「舒適」,因為我並沒有以一個朝聖、避靜的心態去參與,只是來參加一個十分隆重的出遊、一項神功敬禮。
為您而言,「大耶穌」算是頗為陌生,當您初次目睹這個大型出遊的場面時,您有何感覺?
印象中又沒有特別感到震憾、人多,但確實是一個非常神聖的聖像出遊,而我則懷着一個平常心去參與「拜苦路」。
我是與一些土生葡人一起的,他們除了信仰外,還有許多古老傳統的傳說和文化,頗如:「一定要緊隨耶穌聖像,最好就站在聖像兩旁,而且要站在看到耶穌臉容的那個方向⋯⋯」我則抱着新奇的心情去參與。
我便聽取意見,緊緊跟着聖像,我不是隨大隊走,而是先後越過大隊。突然間,應該是出遊到白馬行時,我聽到有人喊叫我的名字、稱我「亞Tim」,我立即轉身回頭一看,但又看不到我認識的人、會曉稱我化名的人;我看到的,只有耶穌像。當下立即掉頭繼續向前走,當沒有一回事,但其實那刻心裡想:「糟糕了,祂呼叫我應該沒甚麼『好帶挈』。」因為當時認為,祂召叫我,必定是要我奉獻的。
再走了一段路後,到公教中心那一處時,又再次聽到祂呼喊我的名字,但今次是在心裡的。當時十分凝重,認為:「祂一定是在叫我奉獻。」所以不知應否回頭一看(因為是在心中叫我,而又肯定沒有認識的人);最後,我也選擇回頭,果然看到耶穌。
後來,內心又聽到一把聲音,說道:「你要奉獻給我。」當時我內心也有回應:「我一向都有奉獻給祢的。」這把聲音後來又回應,說:「你知道我是指哪一種的奉獻。」聽到這一句,我頓時轉面繼續走,並假裝甚麼事也沒有發生、又沒有向任何人提起,出遊完後還跟着那幾位土生葡人一起吃葡餐。

這為您回應聖召的路只是個開端⋯⋯
回到香港後,某天到公主道教區傷殘人士牧民中心朝拜聖體,有一位女士拿着台灣加爾默羅聖衣會男修院的報名表,前來遞給我。她說自己在朝拜聖體時,聽到耶穌在召叫我,故著我一定要填妥。回家後,我當然沒有理會,也沒有填報名表。後來兩度碰到這位女士,她每次均問我報名了沒有,最後我更因為她問太多次、不想她再追問,而謊稱:「已遞交了,但修會沒有回覆理會。」
數個月後、同年聖母蒙召升天節,我到玫瑰堂參與黃昏彌撒,又看到這位女士,她十分堅定、十分緊張地要我繼續嘗試,那次我被她觸動了。
為何會特別觸動呢?
因為在遇到她前,我參加了一個祈禱小組,碰巧幾位女青年也在考慮回應聖召。我對聖召沒有絲毫的概念,便分享我參加「大耶穌」的經驗,她們言之鑿鑿地稱:「耶穌肯定召叫你!十分肯定!」又介紹我與教區聖召委員會林玉仙修女聯絡,並參加該委員會祈禱聚會。
因為聖母蒙召升天瞻禮,我自己作了一個星期的辨別,才聯絡林修女。我還記得,我特地把頭髮染了不同的顏色、戴着耳環才見她,只為搏取她的不贊同;誰知,她竟叫我留下,一留便留了兩年。
這兩年間,我參加教區聖召祈禱小組,又參加聖神修院聖召祈禱小組。經歷就是經歷,辨別就是辨別;經過這段祈禱、辨別的時間,都十分清楚地知道,這的確是天主的召叫,最後便加入聖神修院。
在辨別的兩年裡,知道祂在召叫,但不太願意的,甚至渴望天主回答「叫錯人」。由不願意,到最後全然奉獻,全因天主讓我遇到陳繼容博士,經她的指導下讓我改變了心態。
那時您剛剛領洗不久,對嗎?
不算是領洗的,因為我小時候在新教領洗,是後來皈依大公教會。皈依後兩年,便有了這段經歷。
您回應聖召、加入修院後,您每一年都會來到澳門參加出遊嗎?
自此盡可能每年都會參加出遊。有一年,我們全修院的兄弟,因為聽過我的見證與經驗,便一起到澳門參與;但他們後來也沒有如我一般每年繼續參與,這就是我和「大耶穌」的緣份。
我知道您晉鐸後也有帶不同的教友參與,今年您也會帶堂區數位青年過來,您會分享這些傳說或經歷嗎?
不會,所謂奇蹟,均是可遇不可求。一追求奇蹟,便淪為迷信;有信德的人,必有奇蹟、必生活於奇蹟之中。追求、尋找奇蹟的人,一定走向迷信,因為十分執著,而且往往是因為私慾偏情的渴求,渴望奇蹟去滿足自己的需求;但真正的信德,就是放下自己的需求,去尋求天主的旨意。
所以我會建議青年,要打開自己的心,去陪伴耶穌走這個苦路,以開放的心去祈禱、與耶穌交流。因為整個「大耶穌」出遊,是一個十分隆重、神聖的苦路善工,在這個特別的氛圍,若打開自己、虔敬地參與,會更容易地與天主接上,後來會有怎樣的遭遇,便是看每個人的造化。我們要追求的,理應追求與天主接上的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