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澳門放眼看世界
Jasmin Yiu
主業團女士組1990年五月到達澳門,並設立環庭中心,為澳門社區與教區提供各種培育活動。適逢環庭中心開啟25年,中心於五月九日(中華之后慶日)擧行聚會,邀請各方好友參與,慶祝成立銀禧紀念。當日中心特別製作短片,簡單介紹環庭中心的成立過程與歷史,也重溫多年來為澳門社區舉辦的活動。
主業團創辦人聖施禮華的首位繼任人真福歐華路主教,早在1987年到訪澳門,並拜訪當時的澳門主教高秉常主教。1990年五月,在高秉常主教的大力支持下,主業團女士組中心正式成立,取名「環庭」,意即所有人的家,並由東亞教育促進會管豁。與中心名字一樣,中心成立初期投放不少資源,每個擺設都經過精心設計挑選,營造家一般的氣氛。
環庭中心成立初期,主要為高中生及大學生,她們主要都會到中心做功課及學習,並參加「讀書馬拉松」的計劃。這個計劃只要讓同學每日溫習,加上每個月探訪長者,到學期尾便會獲得勤學獎。另外,中心亦會安排時尚、禮儀等講座及家政課程,給予參加學生一個途經讓她們準備成為淑女;有時又會舉辦「文化交流之夜」、「年度職業發展方向討論會」等等,讓參加者即使身在澳門,也能放眼看世界。
部分參加各類活動的女生都不是天主教教友,但由於環庭中心也提供多個信仰培育活動,令未進教的朋友都有機會接觸天主教。中心每星期六都會有神父講道及進行聖體降福,這類常規活動都給予一個福傳的機會、讓未進教的女生認識教會。環庭中心之後也為本地主婦提供不少育兒講座、家庭廚藝、形象管理與家庭管理講座,讓她們學習如何將房子成為一個溫暖的家。
聚會又請到現時參加活動的女士作多個表演,包括歌詠團演唱、葡國舞示範,以及多個見證分享。其中一位見證者。當天出席的參加者大多都是獲朋友邀請。義務擔任合唱團之一的Eduina Da Silva表示,自己十多歲時常常到中心參加培育活動,每星期都會聽道理、上教理課。
另一名參加者Winnie Mak表示,年少時也參加過環庭中心的活動,包括義工探訪,並認為很有意義:「最深的印象是可以做義工,因為以前學校沒有類似活動,但在這裡參加完義工活動也不是做完就算,而是會跟進並問我們有什麼得著。」本身不是教友的她一開始都是參加烹飪、演講、插花等課程,每年亦會在主業團創辦人聖施禮華的曕禮歌詠團中幫忙。
另一表演者Amy Lei則指,自己當時想聽道理,然後就領洗,亦表示,中心多年來沒有大改變:「十幾年前來,到現在都沒有變過,連隻鴨(擺設)都是在同一個位置,仍然都是那麼乾淨。」Amy又說,中心就好像一個家:「好像家人一般,即使現在成家立室後很少來,但她們不會忘記你,你每一年仍然會收到她們親手寫的聖誕卡。」
她們認為,大家雖然已結婚生子、生活十分繁忙,但只是今次的一個活動已能讓一群有家室的女士可以有機會再聚集在一起、「一齊social吓」,可以有自己的生活與空間。當日的表演者中亦有初次到訪的朋友。初次到訪的Cristina Candido認為,已有25年歷史的環庭中心看起來沒有特別的陳舊,反而覺得中心是一個很溫暖、是一個令人開心的地方。
於澳港視任職記者的余凱婷(Joana)當日亦有到場幫忙大會拍攝,她憶述初次到訪中心也十分特別,與外邊的中心很不同:「通常外邊的中心都是十分光猛,但來到時發現是一個住宅單位,覺得與其他中心很不同,很有家居的感覺。」
Joana因為獲中學師姐的邀請一同參與義工活動,她形容該次的活動很充實:「澳門的活動通常都是由社團舉辦,而這個中心所舉辦的活動背後之目的『好PURE好TRUE』、很純正的目的是為人服務、讓人有另一番經歷。」她到中心雖然只有半年,但對她來說生活好像多了另一件東西,特別自己的職業,很難有時間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儘管只是參加一兩次活動與聚會,已經令她的生活得到平衡。
另外,還不是教友的Joana表示,認識環庭中心亦讓她有機會重新接觸天主教信仰的資訊:「我本身是天主教中學讀書,但畢業後都沒有接觸有關天主教的道理,現時在中心都會有人給我上課,純粹為興趣想繼續想天主教的道理。」她又認為,環庭中心特別地方之一,在於有人會跟進,能夠讓她定期認識到新朋友,擴闊生活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