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本地 Local

教區青委邀請百多位青年Come & See 透過壁畫「共創.共建」夢想

為青年中心開幕作準備
教區青委邀請百多位青年Come & See
透過壁畫「共創.共建」夢想

(本報訊)天主教澳門教區青年委員會去年11月底成立,而轄下之青年中心受疫情影響,原定暑假開幕後移至10月12日開幕。為讓更多青年認識這個「聚腳點」,並對青年中心產生歸屬感,教區青年委員會邀請超過一百位青年,為青年中心的外牆進行壁畫創建的活動。

是次壁畫創建由教區青年委員會聯同本地藝術組織「零距離合作社」共同合辦。青委辦公室主任黃國良稱,自去年起便與該組織合作:「去年機緣巧合下認識了他們,又因疫情關係,嘗試以石頭創作的方式,讓青年表達心聲,並在去年教區青年日推出,自始便與他們不時作出交流和合作。」

黃國良稱,「零距離合作社」一向都有在社區創作壁畫的經驗,而且秉承着與青年人「共創.共建」的目標,讓青年的構思成真:「他們將青年的所思所想,能具體地透過藝術呈現出來,所以自去年開始便有不同的合作,之前也與他們合作,和一些在職青年展開『編織.共織』的工作坊等。」

至於是次活動的主題,黃國良指出青年中心需要有一個核心和展現生命的元素,所以在青年委員會各委員及辦公室成員的蹉商下,共同決定為青年中心賦予「Come and See」(來,看看)的主題:「就好像耶穌召叫門徒時一樣,叫青年來看看。我們希望能有一個具體的凝聚物,讓青年一來到便立即被吸引着,所以慢慢構思到能透過一幅完全屬於青年的戶外壁畫,去吸引青年人的眼球,期望透過這幅壁畫能帶出『Come and See』背後的意思。」

在整幅壁畫中,有各種不同元素,最突出的便是澳門各景點和一艘船,因為船也承載着傳教士來到澳門的歷史之餘,也承載着青年人的夢想,他續說:「原本在今年七月初實體舉行工作坊,並計劃在八月初實體地完成壁畫,礙於疫情,但我們也如期在線上舉行工作坊,當時邀請大約30位青年,透過軟件把大家的想法『共創』出來,然後再邀請我們青委恆常的義工小組成員,上週六來到青年中心率先合力畫出草圖。」

黃國良又稱,期望能讓更多的青年參與,便去信全澳多間天主教學校,邀請各校學生參與「共建」壁畫,即:把草圖的內容透過顏色豐富起來。現時一共有六所天主教學校(聖若瑟教區中學第三校、第五校、永援中學、嘉諾撒聖心英文中學、利瑪竇中學,以及聖保祿學校)的學生,在過去一週不同時段,一同參與「共建」壁畫的工作。

負責是次活動的「零距離合作社」導師戴碧筠(Debbie)形容,現在的人都正經歷疫情時代,人人生活都不容易,而青年學習要如何在這個時代發揮自己,接收天主給予的禮物、打開自己的天賦,青年十分需要一個台階,也看到參與的青年能在「共創」與「共建」壁畫的同時,帶出一絲絲的希望,也在這段經歷中有作得著。

她又提到,在整個過程中特別向青年強調,是次壁畫創建並非一個人的作品,而是所有人一起共創共建的作品:「同時要讓他們學習彼此尊重和欣賞,可以透過細看和欣賞前者作畫的東西,自己如何尊重並保留這些創作,同時再發揮和加上自己的構思與細節,讓整幅畫作更為豐富,讓各人的創作能一共呈現。」

戴碧筠憶述一名同學坦言自己不懂繪畫,沒有任何畫畫天分或經驗:「但他最後看到自己畫到一小棵芭蕉葉,覺得十分高興,他發現到自己的成長。在整個活動中,發現自己成長比一切更重要的,這是一個收穫到的經驗,而這份經驗是有可能帶到將來的。」她又認為,自己只是一個陪伴的角色,讓青年自己發現各自的成長,然後再邀請身邊的人繼續「Come & See」,把這個精神一直承傳下去。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