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梵蒂岡新聞網訊)教宗方濟各週三(30日)在公開接見活動的要理講授中,從西默盎和亞納這兩位充滿靈性活力的長者身上,我們學到期待的忠實使感覺變得完善,但啟發他們的則是聖神。
教宗解釋,在一種或另一種形式上,倘若老年令身體上的敏覺性減弱,在天主來到時,一種在期待中操練出的老年將更能察覺到祂的臨在:「我們要謹記,基督徒的一種態度是等待上主的探訪,因為上主來到我們的生命中,啟發並邀請我們做得更好。聖奧斯定說:『天主經過時,我感到擔心。』『但你為何要擔心?』『我擔心沒有察覺到祂,就讓祂走了。』是聖神預備我們的靈性感覺,在上主探訪我們時能夠領會,就如祂對西默盎和亞納所作的那樣。」
今天,我們比以往更需要「一種具有活躍的靈性感覺的老年,能識別出天主的標記,甚至天主的記號,即耶穌」。教宗感嘆,不幸的是,在「培植青春永駐夢幻」的當今社會,身體感官的刺激和沉於迷醉導致「靈性感覺麻木,這是一種流行的綜合症」,即使人們一般「察覺不到」。換言之,我們沒有意識到已經麻木,乃至内心感覺分辨不出天主的臨在或惡的存在。
教宗補充,在一個特別流行對享樂持有敏覺性的社會中,對脆弱者的關心就會減少,一爭勝負的心態就會佔上風。這樣就會喪失敏覺性,失去我們人類在聖神推動下的運作。
西默盎和亞納在耶穌聖嬰身上認出「天主來探訪的確切標記」,接受不是主角、只是見證人的事實。相反,想做主角的人在朝向老年完滿的行程上永遠不會成熟,最終還是膚淺的人:「若我們找到像西默盎和亞納這樣的長者,則是極美的事,他們保留了這種對聖神的敏覺性,能夠明白不同的情况,就像這二位明白了擺在他們面前的情况,知道這是默西亞的彰顯。」
教宗最後解釋說,西默盎和亞納沒有抱怨「天主不在他們這一代人中道成肉身」,而是在他們之後的世代。他們反而因「能看到和宣講他們這一代人的經歷」而受到感動和慰藉,因為「他們這一代人沒有錯過時機或荒廢掉」。這當是年長者在子孫談到他們時的感覺。一個開明的長者在辭別生命時,會將生命交給新的世代。這就是西默盎和亞納對生命的辭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