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德泉蒙席 著
沙勿略的葬禮
安多尼是聖人臨終時唯一在他身邊的人。他在1557年11月4日寫給曼奴迪西拉修士(Manuel Teixeira)的信中講述了情形:
「當時有一個葡萄牙人守在屍旁,我便去聖架號通知船長迪哥亞拉岡(Diogo de Aragão),叫他帶沙勿略的衣服來。他來到了之後,取走了遺物,後來把它們交給巴烈圖神父(Pe. Melchior Barreto)。
有好幾個葡萄牙亦來了幫忙,合力做了一副棺材。又由於茅屋附近的土地有很多積水,他們決定用船把遺體移到島的另一方,在那兒可看到迪奧高彭利拿(Diogo Pereira)的船隻。」
當時天氣很冷,只有四個人上了船:安多尼,兩名葡非混血兒,其中一人叫佐治文德斯(Jorge Mendes),以及一個記不起名字的葡萄牙人。
葡萄牙人通常去到一處地方都在高處竪立起一個十字架,他們便在那裡挖了一個墳墓。
文德斯建議放生石灰在遺體上,好讓能早點把遺骨帶回印度去。所以他們便到葡萄牙人那裡,向他們要了四袋生石灰。
他們把兩袋石灰放在遺體下面,兩袋在上面,然後把棺材下葬。安多尼繼續說:「我們再用泥士覆蓋以及平整地面,而我則放了一些石頭在上面以作記號。當時已是1552年12月4日星期日下午2時了。」
聖架號的領航員方濟各奧基亞(Francisco Aguiar)更取去了沙勿略的一隻靴子作紀念,因此人們以後都稱他為「靴子的那個人」。
兩年後,即1554年7月20日,巴烈圖神父和韋來拉神父(Pe. Gaspar Vilela)連同兩位修士和平托(Fernão Mendes Pinto)往日本時途經上川曾作短暫停留。平托說:「那地方已長滿了雜草,除了圍繞墳墓的十字架的頂部甚麼也看不見了。於是我們立刻把那裡清理乾淨,並用更結實的木塊圍起,而在其外再多放了一層欄桿,地面則重新鋪平。整個墓園外圍都有籬芭,而入口處則竪起高高的十字架。」
他們在墓地上舉行了彌撒。那個十字架是葡萄牙傳統式的十字架。相信到了1639年那個十字架還存在。(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