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本地 Local

疫情下的「大耶穌」敬禮 苦難善耶穌聖像出遊以直播形式舉行

(本報訊)苦難善耶穌聖像出遊每年都會於四旬期第一主日前夕及第一主日舉行,但因新冠肺炎疫情關係,今年禮儀敬禮上週末(20日及21日)分別於崗頂聖奧斯定堂及聖若瑟修院聖堂舉行,而九日敬禮則如常在聖奧斯定堂舉行。聖像出遊地點改為聖若瑟修院聖堂露天操場,所有禮儀不公開予信友參與,只透過網上直播形式舉行。

耶穌五傷教導我們面對傷痛

上週六(20日),澳門教區紀念耶穌五傷彌撒,由李斌生主教於聖奧斯定堂主持彌撒,約有百多位教友參與。李主教於講道中引述一份研究指出,有聖女曾數過耶穌全身的傷痕多達五千多道;而耶穌的五傷除了代表救恩外,亦代表人世間各種的苦難與傷痕,只要我們願意接受耶穌五傷(血和水),我們的罪便能得到赦免。

主教提醒教友要小心自己的言行,避免傷害他人;相反,當我們受到傷害時,也不要怨天尤人,而要明白每個人都會有受傷的時候,而耶穌的五傷,則教導我們如何看待及聖化這些傷害與痛苦。

主教最後鼓勵教友,當我們面對自己的傷痕時,嘗試默想耶穌的傷痕,「當你感覺到困難的時候,當你感覺到痛苦的時候,拿起耶穌基督受難的苦像,親吻祂的傷痕,你就會得到治癒,你就會得到安慰,你就會明白:耶穌原來祢的傷痕,帶給我們,要我們感受到這份創傷,原來有著如此深厚的意思。」

同日下午舉行四旬期第一主日提前彌撒,由柴浩東神父主持,「苦難善耶穌善會」神師劉炎新神父共祭。劉神父在中文講道以當日的福音提到,教會在四旬期提示我們要透過悔罪、克己、做補贖等,從而更新我們的教友生活,他認為教友雖然有悔改的心,但欠缺實質悔改的行動,他指出,真正的悔改是「信從福音」並「以耶穌基督的說話去生活」。

劉神父強調四旬期是一個恩典的時刻,能夠加強我們面對各種挑戰的力量,他邀請教友,在四旬期多祈禱,閱讀聖言,以簡樸的生活進入內心深處,與主相遇,並反省及淨化我們的生活。

彌撒後進行拜苦路,因疫情關係,以往拜苦路後的「光之遊行」取消。拜苦路後隨即由劉炎新神父及柴浩東神父分別以中、葡文分享耶穌山園祈禱的訊息。

劉神父指,耶穌在山園祈禱時明知天主能夠免去他的苦難,但祂依然甘願承行天主的旨意。他鼓勵各教友,在我們面對重大的事情時,要向主耶穌學習懂得投靠並信賴天主,將一切交托到天主手中,讓天主的旨意承行於我們身上,好像耶穌基督承行天主旨意一樣。

四旬期:日新又新,更新自己

翌日(21日)下午四時,苦難善耶穌聖像禮儀於聖若瑟修院聖堂及露天操場舉行,劉炎新神父為出遊前講道。劉神父指出,四旬期的開始,就是要我們更新自己,他以當日的彌撒經文提醒教友,天主派遣耶穌基督為世人犧牲,就是要修補天主與人之間因罪而分裂的關係,他叮囑教友要從內心真正皈依天主,信從福音:「你辦告解的時候有唸過嗎?『從今以後寧死不敢再犯天主的誡命』,唸了很多次了,對嗎?有沒有『寧死不敢再犯』?又再次犯同樣的罪過!我們只是『說了算』,『寧死不敢再犯』天主的誡命,我們真的要改變自己,信從福音,天主不要求我們『寧死』,但要求我們『有進步』,日新又新、日日新,更新自己,這一點才最重要。」他強調耶穌基督為我們犠牲就是要讓我們得生命,因此我們珍惜天主所賜予寶貴的生命,揹起自己的十字架,跟隨耶穌走天國的道路。

然後,神父又以「架上七言」中的第四句:「天主,祢為甚麼捨棄了我」指出,耶穌向天父的祈禱反映他感到「被遺棄」,要孤獨面對一切,劉神父認為雖然「被遺棄」的感覺在人生中時常會出現,但我們要謹記,耶穌的名字是「厄瑪奴耳」,是「天主與我們同在」,就算我們被世上所有人離棄,但天主必定會繼續愛我們,我們仍然要信賴天主,而我們亦需要反思我們有否讓基督進入我們的家庭、內心,以至團體、社會,甚至國家中:「我們永遠都不能完全參透天主於耶穌身上的奧秘,但我們仍然從耶穌身上參透得到天主的愛。」我們要以新的生命去走天國的路,天主永不放棄我們每一個人。

隨後舉行苦難善耶穌聖像遊行,當日聖若瑟修院露天操場以七幅苦路畫像作定點,代替以往出遊路線的苦路七處,遊行隊伍將苦難善耶穌聖像抬到畫像前,於每個定點前誦念苦路經文,並有教友演繹聖婦韋羅尼加,展示「耶穌臉容」並頌唱哀歌,李斌生主教沿途手持聖十字聖木,出遊完成後,再由柴浩東神父以葡文講道;在劉炎新神父帶領一眾教友誦念祈禱文後,隨即由李主教以十字聖木向教友降福後結束。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