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徐光啟的靈修生活】(2)皈依天主教:與耶穌會士的相遇

文:段春生神父

提到徐光啟皈依天主教信仰的過程,就不得不提到三位耶穌會會士,他們是郭居靜(Lazzaro Cattaneo,1560-1640)、利瑪竇(Matteo Ricci, 1552-1610)、羅儒望(Jean de Rochia , 1565-1623)。徐光啟與這三位傳教士的相遇相交,對他的靈魂觸動很大,他們對於徐光啟皈依天主教信仰,以及他日後的實踐信仰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萬曆二十三年(1597),徐光啟在會試中再一次名落孫山,感到無顏回家面對家人,就取道南下,經廣州,之後停留在韶州任教。他拜訪了剛到那裡傳教的郭居靜神父,他由郭神父第一次聽到了天主教的信仰。徐光啟在日後為利瑪竇《二十五言》作的跋中,曾回憶起這段令人難忘的經歷:「昔遊嶺嵩,則嘗仰天主設像,蓋從歐羅巴海泊而來也。」 他「第一次見到耶穌像,肅然起敬。」與郭居靜一起談論信仰與人生,是他第一次接觸天主教的道理,第一次了解到耶穌是誰,也第一次看到了利瑪竇繪製的第一版世界地圖。首次接觸天主教和西方文明,給徐光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此,他開始深刻地反思人生的價值和意義,尤其是在儒家價值系統以外,去努力探求基督宗教對生命的真正意義。

萬曆二十八年(1600),徐光啟赴南京看望恩師焦竑,他聽說利瑪竇也在南京,就急切前去拜訪,於是兩人有了第一次見面。這是徐光啟第二次接觸了天主教教義。與利瑪竇的對話,使他得以了解天主教的信仰核心,「逮聞天地有主宰,萬物不能自生。人間禍福,皆一主宰掌握。人負氣以活,具形體,秉靈性,形必歸滅,而靈性永無泯滅。善其生則獲祜,惡其生則罹殃。失毫謬千,攸關重焉。」這次與利瑪竇的相遇意義重大,對他皈依天主教尤為關鍵:「基督教信仰已深入他的內心,而且領悟到基督教信仰的天主是天地間至高無上的主宰。」後來,徐光啟在談到這次相遇時說:「而餘亦以聞遊從請益,獲聞大旨也,……蓋學無所不窺,而其大者以歸誠上帝,乾乾昭事上帝。」由此可知,徐光啟不僅對利瑪竇淵博的學識欽佩不已,更為他「乾乾昭事上帝」的執著與熱誠所感動。

在那裡,徐光啟見到了利瑪竇繪製的新版地圖。有研究者認為,徐光啟所以成為天主教徒,這幅地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萬曆三十一年(1603),徐光啟懷著對利瑪竇的舊情再到金陵古城,欲見利瑪竇,而利瑪竇此時已在京城傳教,接待他的是羅儒望神父,羅氏引他「瞻拜天主聖像」,講解天主三位一體的道理,並指耶穌聖像給他解釋天主降生救贖世人的奧跡。此時,徐光啟「忽憶前夢,始驚疑,以告羅子,亦受天主默啟,因具講聖教之理。公聽之至暮無倦志。」羅神父送給他《天主教要》與《天主實義》,他回到住處「於邸中讀之,達旦不寐,遂立志受教。」第二天,他不僅讀完了這兩本書,而且記住了書中所有的教義綱要。 徐光啟請羅儒望神父給他講授教會重要的道理,因為他想在年底回家之前領受洗禮。於是,羅神父要求他一連八天,每天一次前來學習《天主十誡》,他答說:「不止是一次,我要一天來兩次。」他確實這樣做了,總是準時到達。如果他來時趕上神父不在,他就從一個修士或是一個家庭先生那裡聆聽受教。 徐光啟渴望受洗皈依基督的迫切心情,於此可見一斑。

 1603年1月15日,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徐光啟由羅儒望神父受洗,聖名保祿,成為有舉人功名的天主教徒。徐光啟從受洗直到1633年11月8日(十月初七)去世,在三十年零九個月二十七天的天主教徒生活中,他始終如一地堅持了自己的信仰,以一個虔誠基督徒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熱愛教會,關心教會,奉獻教會,直至生命的最後一刻,仍念念不忘教會的事業,堪稱為一個模範的基督徒。

已獲授權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納爵之盾」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