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新聞網訊)新冠疫情導致許多人失業,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越南教會在當地發起「以愛抗疫」活動,幫助有需要的人,為他們提供食品。
文:José Morales José Manuel Fidalgo 譯:姚子汶 8. 能勝任的作神學的哲學 我們必須考慮以下的準則: - 每一個哲學真理,每一個真實和被證明的思想,都能被神學家使用。 - 在神學與所應用的哲學之間,都應該有相似的地方。一個現實主義的哲學是有需要的,即是一種根據人類理性、利用感官的哲學,可以知道現實的世界。 - 它也應該是一個普世性的哲學,以及一個能對精神領域開放的哲學;一個從一開始不否認感官與共同經驗不能察覺的現實的存在 (即它接受感官與共同經驗不能察覺的現實的存在)。它至少應接受一個超越可直接觀察世界的可能性。 - 一些哲學系統是有限的:
文:葉釗強心理及靈修工作者 嚴重低估的傷痛 回想起輔導生涯當中,有一個經常被人們忽略的課題,乃是「失胎」後的心理創傷。記起一位女仕,多年來經常出現失眠及身體不明的痛症,看過多次醫生,包括中西醫都無法根治問題。來求輔導期間,女士發現年輕時頭一胎懷孕三個月,不幸失敗,那時丈夫及家人都表示關心,但對失胎之事總是輕輕帶過及不予重視,經常謂及:「你還年輕,將還會再有云云。」因為不想家人為自己擔心,也為不想再聽到他們的安慰說話而更難受,不知怎的慢慢便不想在人前提起此事。當大眾以為女仕已有好轉,她卻經常在單獨時,偷偷地流下眼淚。最難受還要在人前裝作開心,笑面迎人。每當回到單獨一人時,心裡的難受便像潮水般浸滿全身。她自己也想把傷痛放下,但痛感總不聽話。「失胎」難過難受的感覺,經歷二十多年間,「失胎」由新傷慢慢也變成舊患,每當觸及痛處,痛感依然未散。女仕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後,難過哀傷的感覺漸覺離開之後,出奇地身體的痛症及失眠也同時漸漸遠離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