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祖賢神父
譯:吳志濠
如果我們時常閱讀福音書,我們會注意到福音作者之間的敘述存在一些差異。例如,這可以從五餅二魚的奇蹟中(參考瑪14:15-21;谷6:35-44;路9:12-17;若6:5-13)看出來。為甚麼敘述之間會存在差異呢?
要回答這條問題,我們要回憶福音書的形成過程。《天主教教理》第126點向我們解釋道,「福音書的形成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一、耶穌的生平和訓誨。『教會毫不猶豫地肯定四部福音的歷史性,並堅決地認為,它們忠實地傳授了天主子耶穌在人間的生活,直到祂升天那日,為人類的永遠得救,實際所做和所教導的事』。
二、口傳。『宗徒們在主升天之後,以更完善的領悟力,把主所言所行的事傳授給聽眾們。他們享有這種領悟力,因為受了基督光榮事跡的教導,以及受了真理之神的光照』。
三、書寫的福音。『聖史們所寫的四部福音,有些是從許多口傳或筆錄的資料中選出的,有些則是其他資料的綜合或按教會情況所加的解釋,但最終仍保持著講道的格式,為常把有關耶穌的真實事件,傳報給我們』 。」
在第一階段,當耶穌講道時,祂像以色列的辣彼們一樣講道。祂會在不同場合重複同樣的事情,有時也許使用不同的語言來幫助宗徒牢記某些事情。因此,同一個比喻的不同敘述使之存在差異。
關於第二階段(口傳),不同的宗徒有不同敘述或解釋事件的方式。
至於第三階段,我們知道,在四位福音作者中,其中兩位是這些事件的見證人:瑪竇和若望。若望寫道:「為這些事作證,且寫下這些事的,就是這個門徒,我們知道:他的作證是真實的。」然而,在撰寫福音時,每人都會按自己的心態和理解方式記住事情,並據此撰寫。
另外兩位——馬爾谷和路加——從不同的目擊者中獲取了他們的資訊,那些見證人會以不同的方式敘述事情。正如我們所見到的,馬爾谷從聖伯多祿在羅馬的講道中獲取資訊。另一方面,路加跟隨聖保祿。聖路加寫道:「德敖斐羅鈞座:關於在我們中間所完成的事蹟,已有許多人,依照那些自始親眼見過,並為真道服役的人所傳給我們的,著手編成了記述,我也從起頭仔細訪查了一切,遂立意按著次第給你寫出來,為使你認清給你所講授的道理,正確無誤。」(路1:1-4)
此外,由於福音作者為了針對不同團體的緣故,他們選出、綜合或解釋(看上文第三點)他們認為更適合他們的讀者的(資訊)。
選出是很重要的,因為「耶穌所行的還有許多別的事;假使要一一寫出來,我想所要寫的書,連這世界也容不下。」(若21:25)
出於同樣的理由,正如聖若望所說的,他們還需要綜合和結合耶穌一生中的話語和事件,因為其中一些將太長而無法寫入或彼此太相似。正如路加所言,有必要為讀者撰寫「按著次第」(有序的)的敘述。
解釋是必要的:為了猶太教的皈依者,瑪竇展示了默西亞如何履行他們所熟悉的舊約預言。但馬爾谷為了羅馬的皈依者而撰寫時,發現有必要解釋猶太人的習俗(7:2-4;14:12;15:42)和阿拉美文字的含義(3:17;5:41;7:11,34;15:2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