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本地 Local

陳日君樞機談胡子義神父:十分謙虛,是平安與喜樂的榜樣

(本報訊)陳日君樞機接受《號角報》及澳門教區社會傳播中心專訪時表示,稱天主的一切安排都十分奇妙,胡子義神父的天才,在照顧痳瘋病人時,能完完全全地發揮出來:「完全改變了那個地方,房屋乾淨了,又找到一些有效藥物,以阻止病毒繼續蔓延。他又知道病人們對抗病魔時,要有足夠的營養,所以特地翻新廚房……最緊要的是,他讓病人們覺得被尊重、覺得自己是有用,所以人人都有工作。」

樞機憶述,曾遇過一名老婆婆手腳幾乎殘癈,但胡神父亦將一塊草地交給她打理,亦打理得十分乾淨。尤其是,胡神父在一個未聽過天主的地方興建聖堂,讓他們發現自己是被天主造的。而且,胡神父在聖堂的建築上亦頗有心思,特地讓聖堂更通風,以便痳瘋病人痊癒。陳樞機說:「有個病人說,好像由地獄去了天堂。而興建聖堂需要大量金額,他(胡神父)又會有途徑去找到資金。這些都是天主給他的潛能,並在這些地方發揮出來。」

但樞機指,胡神父有一個最重要的秘訣,就是與所有人、特別是痳瘋病人一起生活,令人知道他(胡神父)愛他們、關心他們。陳樞機認為,這是一個榜樣,即使社會上有痛苦,同時也能有平安,甚至有喜樂。

被問到胡神父晚年的事,陳樞機指胡神父特別平安:「有些人即使作了很多偉大的事,但年紀大了就『唔安樂』,但他並不是,相反十分開心,不能再做就祈禱。最重要的是祈禱。」同時,胡神父對世事、對教會的事也特別關心。

與胡神父1964年相識的陳樞機,稱讚胡神父是一名特別謙虛的司鐸:「他一百歲有機會到羅馬朝聖,能與親哥哥重遇之餘,亦有機會與教宗見面聊天,他覺得天主祝福他。他不驕傲,因為他知道一切都是天主賜予。他甚至引用一位聖人的說話,指『幾時別人讚我,就如鞭打我、讓我覺得很難受。他認為不應讚自己,應該讚美天主。』」

最後,陳樞機特別感謝天主給予他這位兄弟,又稱很多事情上都幫不上,相反得到很多人幫助,為此特別感謝他們。

Photo: Ivan Leong
Photo: Ivan Leong

孔智剛神父: 他的心中只有救人靈魂

同是慈幼會的孔智剛神父接受訪問時,表示胡神父的心中沒有其他的雜念,只有救人靈魂。孔神父稱,最難忘莫過於對學生的一份不離不棄,笑言胡神父一聽聞有學生因記了三次大過快被踢出校,便求他不要放棄學生,更保證學生不會再犯,因為在胡神父的眼中,所看到的不只是一個人,而是一條靈魂。

孔神父又指,胡神父經常與學生打成一片,又形容他「很捱得」、不會輕易說出痛苦,會把一切存留在心中:「有一次與學生打球,不小心將頭撞向牆角,但他沒有發言、只是在忍。兩個月後,他突然暈倒,送往醫院後發現他的腦部滿是瘀血,更抽出兩瓶可樂樽那麼多的瘀血!醫生也驚訝地指『此人如何忍得住?』但他一直都是不出聲,直到他暈到我們才知道。」

他總是為其他人著想,不會令其他人失望、十分體貼。每次有人送飯給他,即使不餓、甚至很飽,他都會盡量進食,不會讓送飯、探望的人失望。

胡神父一心愛天主,最後的時候,他只記得彌撒。他臨終前兩天,任何東西也不肯進食,連最愛的雪糕也不肯吞嚥,只想參與彌撒、領聖體:「他閉目、堅持不吃,我也沒有法子。之後他大聲叫『彌撒!我要做彌撒!』原來他說要領聖體,所以不吃,要我開彌撒。所以我也對他說:你的生命就是彌撒、就是奉獻。」孔神父甚至說自己祝聖聖體時,他的雙手亦緩緩升起,可見他對聖體與奉獻的那份愛。

Photo: Jasmin Yiu

雷鳴道學校舊生:沒有神父,我不會進教

現於培正中學任教中文科的陳子明老師,原來是雷鳴道主教紀念學校(下稱雷鳴道學校)的舊生。他表示,當時雷鳴道學校的學生,大部分都十分頑皮,或者是家中出現問題。

他憶述,當時學生人數很少,由小四至初一,全校只有約百多名學生,而他自己則在小五入學,讀了大約一年,便升讀粵華中學。

陳子明我指小五時有一名特別頑皮的同學,竟然問他:「喂,夜晚聽神父講道理,好舒服個喎。」他聽到後完全覺得難以置信,不能想像這番說話竟出自這頑皮同學的口中。他直指現時已忘記道理的內容,但形容當時晚上很自然便會去聽神父說道理。

陳子明稱,當時學校有一位修士、兩位神父,其中的胡神父最受人歡迎:「一走近他,神父便會擁抱他,並握着學生的手放在自己胸口上,然後便問『怕唔怕神父!』很多人都很愛戴他。」

他記起當時自己和身邊的同學都很頑皮、很愛玩,當看到有同學收了神父的金錢去買零食時,便走上前嚇唬他,並質問為何拿神父的錢。胡神父見狀立即上前阻止,並擁抱着被質問的同學說:「不要不要不要!是我給他的!」這令陳子明覺得胡神父的人特別的好及和善。

被問到最令自己感動的經歷時,陳子明回憶最深刻便是與神父第一次的接觸。當時神父看到他便擁抱着他,感覺到自己口袋有些東西,便伸手進去,發現原來是學生不能帶回校的「龍珠卡」。陳子明當時十分害怕,但誰知神父看見他的樣子時,比他更加害怕,說道:「唔使驚唔使驚,唔係罪嚟!」

這段經歷,讓陳子明有深遠的影響:「作為一名神父,他考慮的不是有沒有犯校規這層面,而是一個人有沒有犯罪。這也影響我的教學,現時我面對我的學生,我比較講究他的動機是甚麼。」他表示自己從胡神父身上學習到,學懂計事件動機為主,而非追究所犯的過錯的大小。

因為每晚都與幾位同學一起聽道理,陳子明於是在升讀小六時加入教會,在七苦聖母堂領洗。他又坦言,若不是因為胡神父,自己未必會加入教會、加入天主教:「不知為何,當時早上很喜歡參與平日彌撒。」

雷鳴道學校當時只提供到中一的課程,陳子明需要離校,到粵華繼續升學。雖然已離開雷鳴道學校,但他說胡神父於聖誕節、復活節都會寄明信片給他與其他同學。

陳子明坦言,自己其實並不記得所有神父的話,但當見到神父本人,就好像上了一堂課似的:「事實上,神父不需要特別地說甚麼話,都已經能令人信服,實在不需多說;這就是無言的身教。」他續指,很多宗教言語上都會叫人去相信,但說不出為何要信;而胡神父的行動,卻已道出一切。陳子明稱這也是他畢生需要學習的地方。

Photo: Jasmin Yiu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