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凡濤神父Fr Fausto Gomez, OP
第三個千禧年的頭一天,聖教宗若望保祿二世說:「本世紀肇始之際,最挑戰我們人類和基督徒良知的是無數男女貧困的問題」(《2000年1月1日世界和平日信息:》;參閱本篤十六世,DCE)。在富裕社會中,貧困仍有增無減,真是可恥和不公的事。
基督徒的愛或愛德是神聖的愛,即天主在我們心中的愛和兄弟之愛: 天主是我們的父親,而我們都是祂的兒女,因此,我們在耶穌内彼此都是兄弟姊妹。兄弟手足之愛是耶穌門徒們的胎記。兄弟手足之愛是普世性的,而不是選擇性的:「如果你們之間若彼此相親相愛,世人因此就可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若 13:35)。
關於地球財富的普世性目的是基於聖經的教導,我們清楚地看到,天主優先站在窮人、受壓迫者和被排斥者一邊。耶穌教導我們,我們最後的考題將是對窮人和有需要的人的愛(參閱瑪 25:31-46)。然而,這種普世兄弟手足之愛側重於對貧窮近人特殊的關愛。自 1960 年代晚期起,呼召著我們優先選擇窮人或對他們的愛。
在理論層面上,我們繼續談論這種對窮人優先的愛。這種愛在實踐層面上常常受到否定,視為一種保護消費、多餘的、浪費的生活方式。無論是舊約或新約,實踐正義之愛主要是針對窮人和邊沿人士。我們尤其是從舊約先知的傳統中看到,天主是一位公義和慈悲的神,站在窮人和有需要的人一邊:「祂必為窮人伸張正義」(參閱依 58:6-10;亞 8:4-7;若一 3:17)。
耶穌的貧窮是指祂活出了貧窮。「kenosis」(這個希臘詞指的是虛無):「(他)使自己空虛,取了奴僕的形體,與人相似,形狀也一見如人」(斐 2:7);「他本是富有的,為了你們卻成了貧困的,好使你們因着他的貧困而成為富有的」(格後 8:9)。 耶穌的貧窮也是擁有上的貧窮。基督在貧窮中出生、生活和死亡,並且親近窮人、物質上和社會上貧窮的人。天主之子耶穌為他人而活的人子,邀請所有跟隨祂的人過簡樸的生活,並關愛窮人:「[給富少年的]邀請:『去!變賣你所有的,施捨給窮人』和『你必有寶藏在天上』(瑪 19:21),這是給每個人的邀請」(若望保祿二世,《真理的光輝》)。因此,過度消費和揮霍都是罪惡(參閱天主教教理,CCC2409)。教宗方濟各問我們:耶穌基督的貧窮是我們生命中忠實的夥伴嗎?
宗徒們致力於幫助窮人,並要求保祿也這樣做:「他們(宗徒)只要我們懷念窮人;對這一點我也曾盡力行了」(迦 2:10)。
教父們教導所有基督徒實踐對窮人特殊的愛,作為一種強制性的關愛或選擇。筆者記得聖巴西略(St. Basil)那句令人心酸的話:凡拿走別人衣服的就是小偷。他不給窮人穿上衣服,如果可以的話,他除了小偷之名外,還配得上別的名嗎?你保留的麵包是屬於飢餓的人;對赤身露體的人,你把他的外衣藏在衣櫃裡;對赤足的人,你家裡有佈滿灰塵的鞋子;對有需要的人,你藏起了銀子。 簡而言之,你冒犯了所有可以得到你幫助的人。

Follo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