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祖賢神父 jmom.honlam.org
譯:吳志濠
聖額我略一世 (Pope St Gregory I)
(公元590年9月3日 – 604年3月12日)
第64任教宗、聖額我略一世,出生於一個富裕且顯赫的家族。他的父親是一名富裕的貴族,出生於古羅馬貴族階層,其家族宅邸建於凱利安山(Caelian Hill,羅馬七座山丘之一),並在西西里島擁有許多土地。更重要的是,他出生於一個虔敬的基督徒家庭。她的母親希爾維亞(Sylvia)和他的兩位姑姑亦被列為聖人被人敬仰為聖人。
約30歲時,他成為了Praefectus urbi ──羅馬市長(總督),負責維持治安和社會秩序,監督市政府。
然而,聖額我略一世渴望度祈禱生活,所以他決定放棄自己的事業,成為一位隱修士。他將家族位處於西西里的六幅土地興建隱修院,又將他位於凱利安山的家宅改建為修道院,並奉聖安德肋為主保聖人。
然而,教宗柏拉奇二世(Pelagius II)尋找聖額我略一世的協助,任命他代表宗座擔任駐君士坦丁堡的教延大使長達六年,然後才獲准返回隱修院,並被任命為隱修院院長。
有一天,聖額我略一世經過羅馬的奴隸市集時,他見到一群被虐待的英吉利男孩(Anglo-Saxon boys),但他們自稱「不是英吉利人,而是天使」(Non Angli sed angeli),因而深受感動。獲得教宗的祝福後,他嘗試前往英國,但這位受人愛戴的安德肋隱修院院長遭到眾人反對後,最終被召返回羅馬。當他成為教宗後,他派遣了奧斯定(又稱坎特伯里的奧斯定)連同40名隱修士前往英格蘭傳教,開始了羅馬首次大規模的福傳使命。
教宗柏拉奇二世於公元590年逝世。額我略一世被一致推選為教宗。「他不情願地捨棄隱修士的靜修生活,但他熱切實行天主旨意,毅然投入教宗職務,並在14年的任期間成就卓越」(Brusher & Borden, 《歷代教宗》第128頁)。
聖額我略一世的背景和成長經歷,準備他成為一位有效率的教會財產管理者。然而,他這樣做不是為了為教會積聚財富,而是運用教會的財產來贖回被倫巴第(Lombard)侵略者虜走的囚犯,同時救助瘟疫與飢荒中的貧窮者(包括猶太人),和推行諸多仁愛事工。
聖額我略一世作為羅馬市長(Praefectus urbi )的經驗,一方面幫助他應對倫巴第的威脅,另一方面彌補了君士坦丁堡當局的無能和失職。那時,教宗並非意大利最高的世俗權威當局,但有賴於聖額我略一世的貢獻,國家得以享受短暫的和平。
在禮儀方面,教宗聖額我略一世為彌撒和禮儀年曆,包括為禮儀中各細節與禱文的順序,提供清晰的指引和標準。他對彌撒經文作出了微調,將Pater Noster(《天主經》移至今天彌撒中——即在擘餅前——的位置。他收集和整理禮儀的曲目,最終這些歌曲被稱爲《額我略讚》(Gregoriant Chant),以向他致敬。
除了英吉利部落,聖額我略一世也與聖利安達(St Leander) 合力向仍信奉亞略主義的西班牙西哥德人傳教,為倫巴第人的皈依鋪路(Brusher & Borden, 《歷代教宗》第128頁)。他也需要處理位處北非的多那特主義(Donatists)異端,他們主張只有完美無瑕的司鐸才能有效地施行聖事。
聖人的背景使他成為出色的講道者和作者,其《講道集》(Homilies)、《對話錄》(Dialogues)與《牧民規則》(Pastoral Care)等著作協助培育初期中世紀的信友們。
教宗聖額我略一世於604年逝世,並因廣受民眾擁戴而被冊封為聖人。他是三位被稱為「大」(Great)的教宗之一- 聖大額我略,其餘兩位是教宗聖良一世(Pope Leo I,公元440年至463年)和聖尼各老一世,Nicholas I,公元858年至867年)。他與聖熱羅尼莫、聖奧斯定和聖安博被稱為西方四大教父。

Follo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