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麗瑩修女
前些時候,我與義工朋友一同前往聖老愣佐堂舉辦書展福傳活動。在颱風來臨前的幾天,澳門已經開始出現陣雨。那個主日,我們懷著平常心,準備面對風雨帶來的不便。當我們抵達教堂服務時,回應教友的詢問和信仰挑戰,豐富了我們的福傳經驗。
此時,在我面前出現了幾位提著大瓶裝水的教友。出於好奇,我得知他們正在為即將來臨的緊急停電停水做準備,儲備糧食、水源和電力。作為常年生活在安逸的新加坡的人,我對自然災害的經驗相對匱乏,因此不清楚應該如何準備迎接颱風樺加沙。在教友的引導下,我查閱了新聞,於是與修女們一起分工,在兩天內逐步補充食糧、儲水、充電電池和手電筒等必需品。
一週後,回顧這段經歷,我領悟到颱風樺加沙與我的靈修生活有著深刻的關聯。每當我準備祈禱時,總會養成充足睡眠的習慣,並提前預備次日的讀經(進行聖言誦讀)。每天早晨,我以默想聖言和早課開始我的一天。此外,我通常與修會團體一起參加彌撒聖祭,每日也有個人一小時的朝拜聖體,以便與主建立聯繫。無論當天的服務地點如何,在一天結束時,我們透過晚課祈禱,為當天所遇到的每個人靈進行代禱。修道生活中,祈禱的機會是不可或缺的。每個修會根據自身的靈修傳統,採用不同的祈禱方式與天主建立關係。聖保祿孝女會的靈修核心在於聖言和朝拜聖體。
「準備」與「開放心靈」是這次颱風賜予我的重要禮物。在祈禱時,如果能找到一個安靜、舒適且光亮的空間,我便會習慣性地在同一角落迅速進入祈禱狀態。根據天主賜予的恩寵和我當天的情況,祈禱的經歷可能是寧靜的、甜美的、豐富的、混亂的、黑暗的或是傷心的。無論天主今天要賜予我什麼禮物,我都盡量放手,打開心靈去領受和體會。颱風樺加沙為不少鄰近國家帶來了嚴重的破壞,不知道大家是否持續為他們的重建工作祈禱?如果你在祈禱時感到缺乏意向,不妨考慮為社會、教會、親友及新聞中提到的事件進行代禱。透過我們的祈禱,能夠將天主與人靈連接起來。
我推薦《改變生活的簡單祈禱》及《我想和祢聊一聊:坦誠與主談心》這兩本書,給那些希望將天主帶入生活每個角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