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錢不應被用於傷害人,而應轉化為公共福祉。教宗鼓勵大家“在這個被戰爭嚴重威脅的時代,堅持懷抱希望”。當下多個民族的全民族悲劇正在發生,他們“正被暴力所碾壓,更甚者,還遭遇無恥的冷漠”。與教宗共祭的還有奧斯定會士岳厄爾·斯基亞韋拉神父,他曾任該堂區主任司鐸,近日剛過103歲生日。
(梵蒂岡新聞網)教宗良十四世9月21日主日在梵蒂岡與意大利交界處的梵蒂岡聖亞納堂主持彌撒,該堂由他的奧斯定會弟兄照管。教宗呼籲人們在“戰爭嚴重威脅的時代”不要“屈從”,卻要成為愛德與和平的見證人。面對當前的危機,要“用言語和行動宣告:耶穌是世界的救主,是那位將我們從一切邪惡中解救出來的主。”
教宗在講道一開始向岳厄爾·斯基亞韋拉(Gioele Schiavella)神父表達感謝,這位奧斯定會士曾於1991年至2006年擔任聖亞納堂主任司鐸,現今已103歲高齡,仍居住在這裡。此外,教宗接見了現任本堂馬里奧·米拉爾迪(Mario Millardi),以及9月9日新當選的奧斯定會總會長若瑟·法雷爾(Joseph Farrell)神父。
選擇心繫何處,選擇愛誰、事奉誰
教宗強調,引導我們生活的應是對共同福祉的追求,而非源於貪婪的支配欲。在講解《路加福音》中“耶穌將天主與財富置於截然對立的兩極”的章節時(參閱:路十六1-13),伯多祿的繼承人勉勵眾人效法耶穌,“採取明確而堅定的立場”。
“這不是一個暫時的選擇,如同其它許多選擇那樣,也不是一個可以隨著時間推移、根據情況而改變的選項。我們需要決定一種真正的生活方式。這關乎選擇將心繫何處,釐清我們真誠地愛著誰,全心全意事奉誰,以及什麼才是我們真正的福祉。”
金錢本身不能救人,只會製造競爭對手和猜疑
教宗良十四世告誡說,貪財之心可能取代天主在我們心中的位置。他強調,拯救人的並不是金錢,而是那位慈善的天父,祂扶助窮人,關懷困苦者,也眷顧那些不論經濟條件如何,卻在靈性與德行上陷於貧乏的人。
“誘惑在於:以為沒有天主也能過得很好,而缺乏財富就必然陷入憂愁與種種匱乏。當面臨匱乏的考驗時,我們感到威脅,我們並未懷著信心尋求幫助、懷著兄弟情誼分享,反而傾向於精打細算、積攢財富,對他人變得多疑和戒備。這些想法將他人變成了競爭對手,或是可以利用的對象。”
執政者不應將財富花在不利於民的用途上
“施予而非掠奪;規劃建設更美好的社會而非謀求最划算的生意。”教宗用清晰的言辭呼籲人們回歸純粹無偽的生活方式,重新確立優先事項的正確次序。“事實上,上主的話並沒有把人劃分為彼此對立的類別,而是激勵所有人進行內心的革命,即從心靈開始的皈依。”教宗繼續說:
“今天,教會特別祈求各國的執政者能夠免於誘惑,不要將財富花在不利於人們的用途上,不要把財富化為毀滅民族的武器,不要把財富變為貶低勞動者的壟斷工具。事奉天主的人將從財富中獲得自由,而事奉財富的人則淪為其奴隸!追求正義的人把財富轉化為公共利益;企圖支配的人則把公共利益變為貪婪的獵物。”
整個民族正遭受暴力威脅,陷入悲慘境地
教宗良十四世引用聖奧斯定的教導,聖人曾鼓勵人們勤勉地效法基督,不要因依戀物質財物而分心。正如教宗進一步解釋的,這種迷戀錢財會蒙蔽人心,扭曲未來。教宗最後總結道:
“我鼓勵你們在這個被戰爭嚴重威脅的時代,堅持懷抱希望。今天,多個民族全民族正被暴力所碾壓,更遭受著無恥的冷漠,陷入悲慘命運中被棄之不理。面對這些悲劇,我們不願屈服,而是要用言語和行動宣告:耶穌是世界的救主,是那位將我們從一切邪惡中解救出來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