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凡濤神父 Fr Fausto Gomez,OP
聖奧斯定,教會聖師及教父,其思想至今仍具重要意義。自新教宗,奧斯定會會士良十四世當選以來,這位希坡主教在教會及世界中的影響力日益彰顯。
我熱愛聖奧斯定。在聖人的瞻禮慶日(8月28日)即將到來之際,我願匆忙記下一些關於希坡主教在我作為基督徒及修道者的生命中獨特意義的筆記。
一些生平資料
奧斯定於公元354年11月13日出生於塔加斯特(今阿爾及利亞)。公元387年4月24日,由聖安博主教施洗。公元395年,祝聖為希坡主教。公元430年8月28日卒於希坡(同屬阿爾及利亞)。其父帕特里西奧,原為不信者,後在其妻子的幫助下皈依;其母聖莫尼加。他有一兄一妹(皆已婚;其妹在丈夫去世後成為希坡的修女)。奧斯定在近30歲之前,度過了一段激動且有些放蕩不羈的青春歲月。他愛上一位女子,並與她育有一子,名為阿德奧達托。奧斯定是一位才華橫溢的演說家,也是一位不知疲倦且堅定的真理探索者。他的皈依歷程:他曾是摩尼教徒、懷疑論者、新柏拉圖主義者,聖安博主教講道的聽眾,聖保祿書信的熱心讀者,最終成為一位受洗的基督徒。人文主義者、哲學家、神學家、神秘主義者、詩人、教會聖師。
聖奧斯定的皈依
聖奧斯定的皈依,與聖保祿的皈依一樣,是最具代表性及影響力的。公元387年的復活節前夕,奧斯定與他的兒子及密友阿里皮奧一同由聖安博主教施洗。他透過緩慢回歸基督的旅程而皈依,主要歸功於天主的恩寵;同時,也歸功於其母莫尼加的堅持不懈及虔誠的祈禱和勸告,聖安博的榜樣和講道,以及聖保祿的書信。《懺悔錄》的作者,一位無與倫比的拉丁語學者,是一位傑出的演說家和傳道者,他的講道和著作是「悅耳的音樂和撫慰心靈的良藥」。人們認為他(以及聖多瑪斯·阿奎那)是「聖人中最聰明的人,也是智者中最神聖的人」。他屬於教會,屬於我們所有人:「教會中的所有人……都以某種方式感受到自己是聖奧斯定的門徒和子女」(聖若望·保祿二世)。
聖奧斯定是基督教最著名的皈依者之一。根據聖奧斯定的愛好者和追隨者,教宗本篤十六世的說法,他的皈依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他的「逐漸接近基督教」。他的母親莫尼加對他產生了極大的影響。花園中的一幕,以及一個孩子告訴他「拿起讀,拿起讀」(Tolle et lege, tolle et lege)的聲音,是一次奇妙的神秘體驗(《懺悔錄》,VIII, 12, 29)。這第一階段的重點是他的個人沉思。
他皈依的第二階段始於回到非洲並與他人共融生活之後:「只有為他人而活,他才能真正與基督同在並為基督而活」;「明白以簡樸和謙遜待人,是他真正的第二次皈依」。
奧斯定皈依的第三階段是他發現需要永遠祈求寬恕:「我們總是需要被基督洗淨,祂洗淨我們的腳,並被祂更新。我們需要持續的皈依。」奧斯定說:「整個教會——我們所有人,包括宗徒——都必須每天祈禱:寬恕我們的罪過,如同我們寬恕那些冒犯我們的人一樣」(《論主在山上的講道》,I,19,1-3)。(參見教宗本篤十六世,演講,2008年2月27日;在他的著作《教父們》,2008年)。
會規,《懺悔錄》
聖奧斯定會規——除了奧斯定會之外,其他修會和善會也遵循他的會規,當然特別是奧斯定會;還有多明我會。會規以這段著名的文字開頭:「親愛的弟兄們,首先,要愛天主,其次要愛近人」——你們共同生活的首要動機是在家中和諧相處,並以同一顆心和同一個靈魂尋求天主(參見多明我會的LCO,2,#1)。
「愛天主和愛近人」的誡命,藉由服從、貧窮和貞潔的勸諭而得以完善。
在修道生活中,不要私有財產,而是要共有:「你的」和「我的」這兩個詞在天堂裡聽不到,因為在那裡一切都將是共有的」(真福奧方索·奧羅斯科(OSA),《會規註釋》。托馬斯·A·漢德神父(OSA)英譯,1956年)。
的確,「在修道生活中,我們都是兄弟,因為我們有共同的信仰,也因為我們的會衣和誓願。」「兄弟幫助兄弟,就像一座堅固的城市」(奧羅斯科36)。所有兄弟的重要問題:「你的兄弟亞伯在哪裡?」「我是我兄弟的守護者嗎?」是的!(參見創4:9)。「凡恨他兄弟的,就是殺人的」(若1:3:5)。
遵守會規:以「喜樂」的心遵守所有這些規則。做「屬靈之美的愛好者」。我記得:「我們是基督馨香之氣」(格後2:15)。
《懺悔錄》——我一直對他《懺悔錄》中的一段主要文字感到驚訝。奧斯定在回憶他的皈依時寫下的這段文字是如此有力、如此美麗、如此鼓舞人心:「我認識你太晚了,哦,如此古老又如此嶄新的美!我愛你太晚了……你與我同在,但我卻不在你那裡。你呼喚我,你向我呼喊……你用你的光沐浴我,你用你的光輝包裹我,你使我的盲目搖搖欲墜。你給了我如此令人愉悅的香氣……我品嚐了,你使我飢渴;你觸摸了我,我渴望認識你的平安……」「我所有的希望都在你偉大的慈悲中,別無他處……哦,永遠燃燒永不熄滅的愛!哦,我的天主,求你點燃我!」(《懺悔錄》,第10章,第27和29節)。
其他影響我生命的文字。當身處罪惡之中時,「我擁有一個逃亡奴隸的自由。」皈依是「向死亡死去,向生命活著。」「我愛美德帶來的平安,憎恨腐敗和虛假造成的紛爭……」「愛使一切變得容易。」「幸福不在於擁有更多,而在於需要更少。」「富人的多餘是窮人的必需。因此,不與窮人分享多餘之物,實際上是欺詐。」「天主的話語使孩子也能雄辯。」「天主創造了你,沒有你,祂不會拯救你,沒有你。」
《懺悔錄》以一段著名的文字開頭:「你為自己創造了我們,我們的心永不安寧,直到它安息於你。」它以祈禱結束:「主啊,我將我所有的憂慮都交託給你……你知道我的軟弱和我的無知;教導我,使我痊癒。」亞孟。

結論:基督徒的生活是祈禱的生活
聖奧斯定說:「祈禱是對抗魔鬼誘惑的最強盾牌之一。」口禱是好的,因為它刺激靈魂進行心禱;但心禱,靈魂的飛翔是如此崇高,以至於它與它的創造者合而為一,必須更加受到重視。口禱和心禱的結合也具有很大的價值,因為這樣整個人都可以信賴上主並讚美他的天主」(《論會規》,III, 17)。團體的共同祈禱比僅僅是私人的祈禱更有價值。在會規中:「當你們祈禱時,要在你們的心中默想你們的聲音向上主吟唱的聖詠和讚美詩的意義」(在多明我會會規第2章,第3節),是的,在祈禱中,心和舌頭是連在一起的(參見詠25:9;瑪12:39)。
默觀/行動祈禱。「沒有瑪爾大,瑪利亞就無法過默觀生活」(奧羅斯科,47)。真福奧羅斯科說,耶穌斥責瑪爾大是因為她抱怨得很厲害,她的抱怨是不公正的,並要求她以耐心服侍。正如聖女加大利納·西埃納和聖女大德蘭所強調的那樣,耶穌需要兩者:瑪爾大和瑪利亞。
專注。在祈禱中,要專注。那些分心但有意願祈禱的人,實際上是在祈禱,他們將獲得恩寵並回應他們的祈求。但只有那些以實際的專注祈禱的人,不僅會獲得恩寵和對他們祈求的回應,而且還會獲得「對天主的甜蜜享受」(奧羅斯科)。
關於祈禱準時的最後一點說明:「在指定的時間和時間,堅持不懈地進行祈禱」(在聖奧斯定多明我會會規第2章,第26節)。正如我喜歡對我親愛的學生兄弟說的那樣:祈禱時間是天主的時間。亞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