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緒絮
(本報訊)氹仔嘉模聖母堂於7月13日假座維景酒店中餐廳舉行建堂一百四十周年晚宴,堂區主任司鐸袁偉明神父,助理主任司鐸萬勵文神父、歐若石神父共同主持。
7月16日為嘉爾默羅聖母瞻禮日,每年嘉模聖母堂都會藉此日舉辦堂慶活動:彌撒、旅行、晚宴等。今年適逢聖母堂建堂一百四十周年,為方便教友參與,提前於7月13日(主日)舉行,更見熱鬧。
上午,嘉模聖母堂舉行彌撒聖祭,並邀請澳門教區李斌生主教主持英文彌撒聖祭。聖祭前後李主教都對中文教友作出訓勉,讓教友們要多關心身邊的人。袁神父表示:這正與堂區近幾年推動嘉模慈善堂區的理念相吻合。

晚上,則筵開二十三席,與教友家庭、合作伙伴共同慶祝。宴會由三位神父帶領飯前經開始,繼後有堂區教友、職員等表演歌唱,道明會的越南修女更合體演唱了一首越南語的聖母歌,令場面更見溫馨。另外,還有甚受大家歡迎的抽奬遊戲。
嘉模聖母堂於1875年,當時擔任氹仔駐軍司令官的馬德提出在氹仔興建教堂,以配合天主教傳教工作並為居住在氹仔的天主教徒提供宗教活動場所。1877年至1883年期間,當時擔任澳門教區主教的蘇沙神父決定在氹仔興建嘉模聖母堂,至1885年9月15日完成。現時聖堂門口的石階上,便刻有1885.9.15的紀念日期。而在1992年,嘉模聖母堂更被列入澳門文物名錄內。
嘉模聖母堂屹立氹仔一百四十載,期間有甚麼變化呢?堂區主任司鐸袁偉明神父介紹:堂區建立一百四十年,「福傳與關愛慈善」的初衷是不變的。而除了固有的聖詠團、輔祭團等團體外,在他任內也推行了很多活動。靈修方面有:靈修滋路、讀書會、成聖追經等,希望幫助教友的靈修生活,亦希望通過這些活動,培育主日學及成人慕道班導師。在避靜方面,堂區亦走出澳門,帶團到台灣作七天避靜,讓教友對靈修能有更多的體會。至於朝聖,除了本地的朝聖外,堂區亦曾帶領教友到耶路撒冷、日本長崎、波蘭等地朝聖,讓教友在這個「流動教室」中,學習教會的歷史故事和歷史人物,更能體會耶穌走過的路和了解教會的福傳工作。
2020年,堂區更成立了「聖衣慈善會」,招募義工,將「關懷慈善」推展至氹仔社區,聯同袁神父早於2007年成立的「聖三安慰慈善會」,更將堂區的慈善工作,擴展至大陸各地。兩個慈善會的服務包括有:助學、助教、探訪獨居者、傷殘人士、到老人院開彌撒、送聖體等。
對於未來,有些教友覺得堂區已有很多活動,亦有很大的自由度,讓教友們提出要求,開設更多與福傳及關愛有關的活動,所以,堂區可說是福傳與關愛兩不誤的;亦有教友表示,堂區能走進社區是一件好事,能讓人認識天主教慈善的一面;當然,還有教友認為,希望聖堂能再大些,讓更多人參與聚會,以凝聚教友。

而問到袁神父對未來有甚麼期望時,他的願望是與教友們不謀而合的。他希望堂區能有一塊地擴大聖堂,這樣,教友們便能有一個更大的地方開彌撒、聚會、舉行各項禮儀及活動,這樣便更有利於福傳工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