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遇聖言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心遇聖言】伯多祿,你愛我嗎?請牧養我的羊!

文:李愛德神父
耶穌聖心司鐸會
譯:黃芷筠

教宗方濟各在信友心中

上星期一,我在曼谷機場準備前往印度途中,突然得悉教宗方濟各離世的傷感消息,令我深感驚愕。雖然我知道教宗身體虛弱,但我一直以為他已渡過了最危急的階段,並且正在康復之中。

我的驚訝隨着我在科欽和阿勒皮教區到訪了多個堂區而遞增。在每一座聖堂的入口處,我都看見教宗方濟各的大型照片,旁邊伴隨着我看不懂的馬來亞拉姆文——寫滿了悼念的愛戴的字句,向逝去的教宗致敬。

當科欽聖喬治堂的本堂神父知道我是阿根廷人後,他邀請了我參與一台為教宗方濟各舉行的追思彌撒,並出席隨後的悼念聚會。堂區領袖們都一一發表了深情的悼詞,也邀請我作見證分享。我懷着沉重的心情,講述了自己的感受,並親眼見證到這個團體對教宗及聖教會的真摯愛戴。

伯多祿對召叫的服從和奇蹟的漁獲

教宗方濟各一向自覺軟弱無力,並謙卑地請求我們為他祈禱。同樣地,若望福音給我們呈現了一個已徹底改變的伯多祿——他經歷了基督受難和復活後,變得不會再只倚靠自己力量的一個人。

伯多祿擁有天生的領導特質,也蒙受天主特別的召叫和託付,因此主動提出去捕魚。他是個行動派,總以身作則激勵他人;於是,便有六位門徒跟隨他同行。在若望福音中,「七」這個數字有特別意思,象徵圓滿,代表整個跟隨基督的團體。

正如《路加福音》第五章第五節所載,他們勞苦了一整夜,卻毫無所獲。這時,岸邊出現了一位神秘人,與他們交談,並引導他們承認 過錯和失敗。他吩咐他們說:「向船右邊撒網。」縱使伯多祿當時未能認出是主,但仍然選擇服從。

服從帶來驚人的效果——他們竟捕得滿滿的一網魚;因為魚太多,他們不能把網拉上來。當時,是「耶穌所愛的那個門徒」最先認出天主,就對伯多祿說:「是主!」

回想到教宗方濟各,他能辨認復活的主的臨在和旨意,正是源於他與基督的親密關係,以及和貧困者——那些主耶穌所特別珍惜的小弟兄(參閱瑪25:40) 的緊密接觸。 他就像伯多祿一樣,聆聽「所愛的門徒」的指引,有時甚至悄悄的請教對方,如同在最後晚餐時(參閱若13:24)。這種靈性的敏銳,縱使在教會內外遭受誤解及誹謗,亦使教宗方濟各敢於迎難而上。他或許正因如此,終其一生也未曾返回故鄉阿根廷。

伯多祿的承諾與教宗方濟各的終極見證

伯多祿「束上外衣,跳入海裡」——這是一個異常但又自然的舉動,象徵他無法抑制的喜悅,因為他意識到主臨在他們中間。同時,也顯示他對主的敬意與服從的準備。當天主吩咐他們拿些魚過來時,伯多祿再一次挺身而出,獨力將整網沉重的魚拖上岸——這是七個門徒糾結合力也難以搬動的重量,他卻獨自完成了!

儘管教宗身心疲憊,他的憂傷來自因戰亂和最弱小者遭受到遺棄,包括無數因墮胎而失去生命的嬰孩,教宗方濟各仍然是一位充滿喜樂的教宗。他將這喜樂,作為首份通諭《福音的喜樂》(Evangelii Gaudium)送給我們。一位肉體軟弱,卻憑着聖神獲得非凡堅毅和力量的人。

若望記載,他們捕獲得153條大魚——代表着普世萬民和各國民族。因此,我們才稱自己為「公教」(Catholic),正如第一世紀末期, 第四任教宗聖克勉一世所稱。

聖體聖事的中心地位,在若望福音中是毫無疑問。因此,耶穌就邀請門徒:「你們來吃早飯罷。」(若21:12)

耶穌和西滿伯多祿隨後的對話揭示了祂對祂羊群的愛,這正是祂對十二位宗徒的召叫和培育的原因。他最後的話語是:「 跟隨我罷!」

伯多祿對基督的愛是透過牧靈服務來實踐。「西滿伯多祿,你愛我嗎?」耶穌追問三次——正如伯多祿三次不認祂(參閱若13:38)。但這一次,伯多祿全然交出自己,浸沉在愛之中:「 主啊! 一切你都知道。」他經歷痛苦流淚後明白:他的力量並不出於自己,而是來自那位愛他到底的主。

「你年少時……到了老年……」若望告訴我們,耶穌預告伯多祿將以殉道來光榮天主。

我永遠不會忘記那位年邁體弱的教宗,在輪椅上向世界獻上最後的復活節祝福。他帶着柔弱和忍痛的聲線,向我們說:「復活節快樂!」那是他對世界最後的祝福,在返回天家前,他不怕表露自己的脆弱,活生生的作出「至死忠誠」的見證。

教宗方濟各,帶着羊群味道的牧者,請為我們祈禱!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