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教宗方濟各:簡樸的忠僕,窮人的愛人,橋樑的創建者

文:李愛德神父
耶穌聖心司鐸會
譯:姚子汶、黃芷筠

我第一次遇到喬治.貝爾格里奧神父(Fr Jorge Bergoglio)是在1981年,在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省聖米額爾(San Miguel)。我們修會——耶穌聖心司鐸會——的初學院,位於耶穌會會士修院神學的大修院(Colegio Máximo)附近。當時,貝爾格里奧神父是大修院的院長。1972年至1973年,他曾擔任初學院院長,並擔任省會長六年,後來又回到培育年輕耶穌會士的工作上。作為神師,貝爾格里奧神父幫助年輕人深入認識依納爵靈修,指導他們辨別天主的旨意,培養他們對窮人懷有團結合一的精神、接受簡樸的生活,並過着貧窮和服從天主旨意的生活。

第二次遇到他是在2007年底,我從菲律賓返回阿根廷,協助培育我們修會的修士。那時,貝爾格里奧樞機是布宜諾斯艾利斯的總主教,也是我的主教,因為我們的培育院位於這座城市,正好在教宗方濟各成長的街道上,距離他心愛的「弗洛雷斯區」(Barrio Flores)向西大約十五個街口。那段時間,我們在聖油彌撒、教區聚會和其他教區禮儀慶典中,也曾多次與他相遇。

當胡伊教區 (Jujuy)帕倫提尼主教(Mons. Marcelo Palentini)因化療住在我們家時,有一天,我驚訝地發現貝爾格里奧樞機主教在我們的廚房裡。當時我正在準備我的「瑪黛茶」(阿根廷的一種飲品),他進來向我問好。像往常一樣,他在沒有通知任何人的情況下,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來到。他謙遜和溫暖的笑容,在那天深深打動了我。當時只有我們兩人單獨在一起,交談了幾句話。如今我已不記得談話的內容了,因為這突如其來的相遇,讓其他一切記憶都變得模糊。儘管當時阿根廷正處於政局動盪、政治極端化的時期,他亦因而身肩許多責任,他仍抽空探望我們耶穌聖心司鐸會的帕倫提尼主教。

第三次與他的相遇,是在2013年。那一年——也正是他被選為教宗那年——我接獲派遣到澳門傳教的使命,10月底離開阿根廷,途經羅馬,並於聖瑪爾大之家的小堂與新教宗相遇。這是一個短暫但深刻溫暖的重逢。我告訴他我即將前往亞洲傳教,他隨即給了我祝福。

我必須坦誠地說,貝爾格里奧神父一直以來都保持着同樣的簡樸、自發性與真誠——不論是作為總主教、樞機,還是教宗,他的心總是與最貧困、流離失所者、被排斥者和被遺棄者的心聯繫在一起。他與敘利亞、索馬里、烏克蘭、加沙、黎巴嫩和聖地等的戰爭無辜受害者一同受苦……教宗方濟各精神上的成熟度,使他能以驚人的親切感擁抱接納穆斯林、東正教宗主教和猶太經師。他從未假裝情感——他是真誠的,是一位真正的橋樑建造者,是團結和兄弟情誼的宗徒。

他最新的《祂愛了我們》(Dilexit Nos)通諭,論述耶穌基督慷慨無私的聖心,揭示了他牧職的熱忱,以及對教會和青少年堅定不渝的愛。

「當我們感到被人漠視,沒有人想了解我們的遭遇,並感到自己可有可無時,耶穌依然在我們身旁。」(參閱《祂愛了我們》40)

教宗方濟各,謝謝您。謝謝您與我們分享了福音的喜樂,並燃點了我們成為一個會「 走出去」的教會!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