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categorised

【心遇聖言】耶穌,我們唯一的珍寶

文:李愛德神父
耶穌聖心司鐸會

乙年常年期第二十八主日

大家認為,生命中最寶貴的是甚麼呢?我們心底裡的願望又是甚麼,會促使我們去向天主祈求呢?財富?金錢?健康?權力?平安?

本主日的讀經一回答了這個問題:「我曾祈求,天主就賜給了我聰明;我曾呼籲,智慧的神便臨於我身。我寧要智慧,而不要王權和王位;財富與智慧相比,分文不值。」(智7:7-8)年輕的撒羅滿,也向天主祈求智慧之恩。(列上3:10-15)

但從聖經中,對智慧的理解又是甚麼呢?有一次,我們堂區裡一些兒童,問他們是否明白甚麼是智慧。一個小女孩站起來,坦率地說:「智慧就是如何『品味』生活。」(To be wise is to “savor” life)她的回答讓我深感驚訝,並在腦海中頓時浮現出《聖詠》第34章第8節的一幕:「請你們體驗,請你們觀看:上主是何等的和藹慈善!」

對以色列的聖賢來說,「敬畏上主是智慧的肇基」(箴9:10),也就是在上主面前謙卑和敬畏。智慧源自於他們的生活經驗。智慧的人就是以默觀的方式,「有意識」地「出現」臨在於生命及周遭環境中的每一刻。在天主聖言的光照下,他們培養出在此時、此刻,去分辨天主的旨意,並作出適切回應的能力。

神貧和溫良的人,能過着圓滿、充實的生活,在靈魂深處體驗天主的微笑。他們與《聖詠》作者一同高歌:「使我們清晨即飽享你的慈愛,讓我們能歡欣鼓舞天天愉快!」(詠90:14)

今天福音中,那名富有少年非常渴望擁有智慧,他希望耶穌能解答他的那份慾望:「[他]跑來,跪在耶穌面前,問他說:『善師,為承受永生,我該做甚麼?』」

雖然他非常敬重耶穌,但他並不是找尋祂,而是找尋能帶領得到永生的指引或教導:他在找尋一位「善師」,這也令耶穌回應:「你為甚麼稱我善?除了天主一個外,沒有誰是善的。」

許多人都在尋找流傳的秘方或配方,希望能有神奇、魔法般的方法,去解決他們的問題,或滿足他們對圓滿福樂的渴求!耶穌今天告訴我們,答案並不在教義、人生哲理,或基要主義的意識形態和思想體系。只有與耶穌本人相遇,去認識祂、跟隨祂、愛祂,祂便會賜予我們人生的圓滿!祂是天主的獨生子,是我們一切良善的泉源。這也是耶穌首批門徒的經驗:「我們找到了默西亞。」(若1:41)

耶穌注意到,這名富有青年想要的並不只是履行誡命,並充滿愛的目光看着他,又看到一個挑戰他的機會,這個挑戰將永遠改變對方的生命:「你還缺少一樣:你去,變賣你所有的一切,施捨給窮人,你必有寶藏在天上,然後來,背着十字架,跟隨我!」

該富有的青年感到非常震驚,便拒絕了良善師傅的邀請,憂傷地離開了。他想要的,是一個可以讓他操縱的宗教,他無水土山釲離自己的材富,無法超越祂自己的家庭和舒適區。他離去時既悲傷又沮喪,因為他做了錯誤的選擇,遠離了耶穌——真正生命的泉源。 根據聖女大德蘭的說法,他缺乏一種為了基督而拋棄一切的瘋狂。

我們聖召的關鍵,在於謙卑和脫俗!與基督真正相遇的結果,是我們的心思意念的改變,聖經稱之為「metanoia」或皈依,會帶領我們拋棄舊有的生活方式。

那人走了以後,耶穌環顧四周,「對自己的門徒說:『那些有錢財的人,進入天主的國,是多麼難啊!』」這是門徒們都不明白的事情,導致他們更加驚奇,彼此說:「這樣,誰還能得救?」他們還沒有意識到,原來他們跟隨耶穌,所擁有的遠超過這位富有青年。我們也是往往受到許多人所相信的影響,而導致陷入財富、權力和金錢所帶來快樂和安全感的錯覺中。

然而,伯多祿想明白、理解更多,因而與耶穌他們分享了他們為耶穌生活的經歷:「我們捨棄了一切,來跟隨了你。」這就是「神貧」的意思,並發現到耶穌才是我們唯一的珍寶。那些瘋狂到不惜一切跟隨基督的人,將擁有「天國」(谷5:10-11)。

耶穌不只是一名「善師」,也是「唯一的師傅」、老師(參閱瑪23:8),「道路,真理和生命」(若14:16)。讓我們與聖詠作家一同高呼讚頌:「使我們清晨即飽享祢的慈愛,讓我們能歡欣鼓舞,天天愉快!」(詠90:14)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