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祖賢神父
jmom.honlam.org
譯:潘奕源
聖傳是「天主聖言活生生的傳遞」(《天主教教理簡編》13)。已故教宗本篤十六世在2006年4月26日的公開接見時教導說聖傳保證了現今的教會與初期的教會之間的聯繫。聖傳就是像生物一般不斷的成長。
聖傳是信眾隨着歷史與他們的牧者之間一直帶來的共融,這共融由聖神所孕育,確保由宗徒團體生活當中開始傳下來信仰經歷,與基督在祂教會內的自身經歷兩者之間的連繫……
有賴宗徒與他的歷任繼任人一直守護聖傳,基督肋旁所傾流的活水與祂救贖的寶血得以流到處於任何時代的世人。所以,聖傳是救世主永恆的臨在,祂前來與我們相遇,並救贖我們,又透過教會的職務,在聖神內聖化我們,以光榮天主聖父。
因此,我們可以理解到聖傳並不是傳播各樣東西、言語或一堆死物。聖傳是一條將我們與源頭連結的活生生的河流,而這源頭一直以至永遠常存,這條偉大的河流領我們抵達永恆的大門。既然如此,我們每次從這條河流聽到讀經員所宣讀天主的聖言,都是在指向「看!我同你們天天在一起,直到今世的終結。」(瑪28:20)
《天主教教理》第78條補充說:「透過聖傳,『教會在它的教義、生活和敬禮中,把本身所是以及所信的一切,都傳諸萬世,永垂不朽』(《天主的啟示》教義憲章(DV) 8 § 1)『教父們的言論証明了聖傳確實活生生地存在着,聖傳的豐富內涵滲透在教會實際生活的信仰和祈禱中』。(DV 8 § 3)」
聖傳包括了「宣講、見證、制度、敬禮」(CCCC 12),但我們在此將只限於「聖父們」的教義 。
我們可以用Johannes Quasten的四部著作(Patrology, Maryland: Christian Classics. 1983)及已故教宗本篤十六世由2007至2009年的公開接見講道集作引導。
在聖保祿的時代,作為父親者亦為導師或楷模。「因為你們縱然在基督內有上萬的教師,但為父親的卻不多,因為是我在基督耶穌內藉福音生了你們。」(格前4:15)
當教會逐漸發展,訓導成為了主教們的首要責任,所以外語中父親(Father)的頭銜便加諸到他們身上。
在第四世紀,時有發生教義的爭議,教會需要號召一些教會作家來為信仰辯護,我們也專稱他們為「Father」。
然而今天,我們在「教父」和「教會作家」作出區分。教父有四個特徵:(1)正統的教義 (2)聖潔的生活 (3)教會的認可 (4)久遠的年代(教會的最初七個世紀)。在稍後的專欄,我們將討論教父和一些重要的教會作家。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當教父們都一致同意某一端教義時,教會就宣佈該教義為無誤。
教父們通常會以通用希臘語(Koine Greek)(古典希臘語和流行希臘語之間的混合體),或者以拉丁文寫作。 自1298年教宗波尼法爵八世以來,教會選出了幾位偉大的教父,四位來自西方(拉丁)教會,四位來自東方(希臘)教會。
西方教會的四大教父是:聖熱羅尼莫(葉理諾)(約342-420)、聖盎博羅削(安博)(339-397)、聖奧斯定(354-430)及教宗大聖額我略(540-604),而東方教會的四大教父是:聖亞大納修(約296-373)、聖巴西略(330-379)、金口聖若望(347-407)及聖額我略納齊安(329-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