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祖賢神父
jmom.honlam.org
譯:吳志濠
在基督宗教初期,宗徒們跟隨耶穌基督的榜樣和教導,養成了個人祈禱和團體祈禱。《教理簡編》告訴我們:「《宗徒大事錄》卷首記載,耶路撒冷的第一個團體,蒙聖神教導如何度祈禱生活:信友們『專心於聽取宗徒的訓誨,時常團聚,擘餅,祈禱』(宗2:42)」(《天主教教理簡編》第548點)。
《教理簡編》指出了聖神在這祈禱的團體中的角色。「聖神是基督徒內心的祈禱導師,指引教會度祈禱的生活,引領她更深入默觀,與基督深奧莫測的奧秘結合。基督徒的祈禱,常以宗徒傳下來的、和教會欽定的聖經中的祈禱形式為規範」(第549點)。
這些「祈禱形式」是甚麼?「這些形式就是:頌謝和朝拜、求恩,轉求、感恩和讚頌。感恩祭中包含並表達了所有祈禱形式」(《天主教教理簡編》第550點)。這些祈禱形式是我們在舊約和福音中談論過的祈禱傳統的延續。
頌謝。這祈禱形式展示了祈禱時人和天主的交流。「頌謝的祈禱是人對天主的恩賜所作的回應:我們讚頌全能者天主,因為祂先降福了我們,使我們充滿祂的恩賜」(《天主教教理簡編》第551點)。頌謝是愛的信物。「我們應該愛,因為天主先愛了我們」(若一4:19)。
朝拜。「朝拜是人的俯伏──藉以在『聖!聖!聖!』的造物主前自認為受造物」(《天主教教理簡編》第552點)。聖若望保祿二世在談論朝拜聖體時說過:「透過朝拜,基督徒對徹底轉變世界和散佈福音的種子作出神秘的貢獻。任何人向救主祈禱,就是將整個世界引到祂那裡,並一同提升到天主前。因此,那些站在天主面前的人履行着一項傑出的服務。他們向未認識基督的人和遠離基督的人展示基督,他們代表基督守護着他們」(《致比利時列日主教的信》,1996年5月28日)。
求恩。這祈禱形式可能是最自然不過的,大家經常都會做。「求恩祈禱可以是祈求寬恕,也可以是充滿信心和謙卑,為我們各種神形需要祈求。但最先要渴求的就是天國的來臨」(《天主教教理簡編》第553點)。我們必須祈求,因為我們經常需要天主。透過祈求,我們在天主面前承認我們的需要,透過祈求,我們承認自己是受造物,是祂的子女。
轉求。「轉求在於為別人求恩。它使我們的祈禱更相似並結合於耶穌的祈禱,祂在父身邊不斷為眾人,特別為罪人轉求。轉求也應推及仇人」(《天主教教理簡編》第554點)。轉求幫助我們多為他人著想。轉求是愛我們的仇人最容易的方式。「我卻對你們說:你們當愛你們的仇人,當為迫害你們的人祈禱,好使你們成為你們在天之父的子女,因為他使太陽上升,光照惡人,也光照善人;降雨給義人,也給不義的人。你們若只愛那愛你們的人,你們還有甚麼賞報呢?稅吏不是也這樣作嗎?」(瑪5:44-46)
感恩。「教會不斷向天主謝恩,尤其在舉行感恩祭時:在聖祭中,基督使教會參與祂向天父的感恩行動。任何事件都可以成為基督徒感恩的理由」(《天主教教理簡編》第555點)。因此,聖保祿宗徒教導我們:「應常歡樂,不斷祈禱,事事感謝:這就是天主在基督耶穌內對你們所有的旨意」(得前5:16-18)。在彌撒的頌謝詞中,我們經常宣認,「主、聖父,全能永生的天主,我們時時處處感謝您,實在是理所當然的,並能使人得救……因我們的主基督」。
讚頌。「讚頌是最直接承認天主就是天主的祈禱方式。讚頌的祈禱是完全無私的祈禱:為了天主本身的緣故而讚頌祂,並純粹因為『祂是』天主而光榮祂」(556)。
讚頌是無私的祈禱,卻使我們有益。教宗方濟各曾經問:「讚美對誰有益的?對自己還是對天主?感恩經的一段文字邀請我們這樣向天主祈禱。它這樣說:『祢原不需要我們的讚頌,我們對祢知恩報愛的心願,也出自祢的啟發,因為我們的讚頌並不增加祢的內在榮耀,卻藉着我們的主基督有益於我們自身的得救』(平日通用頌謝詞之四)。透過讚頌,我們獲得救贖」(教宗公開接見,2021年1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