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遇聖言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心遇聖言】聖神,請祢降臨,引領我等走出隱藏之所!

文:孔維仁神父

耶穌聖心金邦尼傳教會

甲年五旬節

據估計,在日本全國接近150萬人遠離社會,過着主要留在家中的退隱生活。日語中,這些人被稱為「hikikomori(引きこもり)」,即「家裡蹲」或「宅男宅女」,長期隱居在家等地方,不出頭露面。可惜地,這已成為一個全球性的現象。專家指出,這現象的成因可追溯到抑鬱和焦慮等心理問題,但社會各種因素也有一定的影響,例如苛刻的工作文化,過去新冠疫情限制措施的後果等。社交媒體也增加我們對這個世界的看法,讓我們認為世界是一個需要避免的危險地方,導致虛擬世界更為可控的現象。

今天聖神降臨節的福音(若20:19-23),描述了門徒在耶穌受難被釘十字架後完全孤立的狀況。他們感到害怕和困惑。復活的基督不僅穿透牆壁,進入他們隱居的房間,但最重要的是,祂向門徒噓氣、呼出聖神,並遣發他們走出藏身之處。我們並不知道,所有的恐懼是否隨着那口氣的來到而頓時消失:可能不會,因為他們並沒有神奇地變成所向無敵的超級英雄。他們依然只是「人」、仍然脆弱,而且一向都需要天主的恩典。但我們所知道的是,在領受聖神後,他們有足夠的勇氣,去踏出多方面的第一步:去接受基督的使命與全人類分享福音的喜訊;去離開自己的舒適圈;並懷着包容之心,去面對這個世界的好壞。這些「第一步」,最終將他們帶到世界最遙遠的角落。

每當有聖神的傾注,總會有「開放」和「走出去」的回應之心。《新約》中有許多類似的例子:聖母瑪利亞在領受聖神後,懷有耶穌,立即動身前往拜訪依撒伯爾。耶穌在約旦河受洗,天主聖神降臨在祂身上後,耶穌便立即開始公開傳教的生活。五旬節聖神降臨後,門徒被派往普天下去,向一切受造物宣講福音。我們能容易地看到這復活期所慶祝的每一事件,即:基督的復活,耶穌的升天和派遣門徒到世界各地,以及五旬節聖神的傾注。這些事件都是相互關聯,若忽視其中任何一件時,信德很容易變得膚淺和脆弱。

今年年初,教宗方濟各發表了一系列以「福傳的熱情」、「使徒熱忱」(apostolic zeal)為題的教理講授。在1月11日的那一次公開接見中,教宗解釋,聖神從外面塑造教會,使她成為一個「走出去的教會」。當教會不宣講福音、失去福傳與宣講的視野時,便會生病:自我封閉、以自我為準則、畏怯退縮。那天教宗用了一個詞,有點像我們文章開始時所說的「宅男宅女」:一群「自我封閉」、不為別人著想的基督徒  (“closed-off” Christians )。

聖神就是我們所需要的,來治癒這種不健康的信仰生活。有時候,我們認為聖神只是一種特殊的力量,使我們減輕各自的痛苦和困難;但事實上,祂的角色遠超於緩解我們的壓力。聖神就是天主自己,並與我們如此親密,以至於天主的生命成為我們的生命,天主對世界的計劃成為我們對世界的計劃。透過聖神,我們被安插到愛的流動中: 這股愛的流動就是天主投入到這個世界的。聖神使我們所有人在天主內團結起來,同時使我們彼此成為基督內的兄弟姊妹。結果是,我們與天主的關係越深,我們便越自由地向他人敞開心扉。

我們所有人,包括我自己,經常冒着將信仰生活簡化為「我與天主之間私人關係」的風險。這樣,靈修變為得到身體上或精神上 的保養(為舒適而養身,wellness)的方法而已。當然, 身心靈的健康無疑地很重要 (每個人都是由肉身和靈魂所造成), 但信仰並不能只考量自己的利益,而忽略世人的情況,因為人都是相互聯繫的。當容許聖神在我們內工作,並把自己浸淫在天主向世界所流出的愛時,不但我們身心靈變為「有好感」 ,而且會生活得更有目標的、更有意義。

李斌生主教最近在澳門教區宣布啟動「聖召年」,以鼓勵青年男女慷慨回應天主的召喚。教宗方濟各也提醒我們,聖召是「對他人履行傳教使命的召叫。我們全都蒙上主召叫參與祂的創世工程,按我們領受的恩賜,為共同福祉作出貢獻⋯⋯這是因為當我們的在世生命是一個奉獻,這生命將達至圓滿。」(《生活的基督》253-254)願聖神啟發我們每一個人,不只是青年,都要以這種方式和精神去生活!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