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主熱熾的心領回了浪子
文:小草
早前在主日彌撒後,聽到身邊一位新教友提到一個朝聖活動,內容主要是參觀三座聖堂,當年領堅振及領洗的聖老楞佐堂和聖奧斯定堂,應該是很熟悉不過的地方,但很多年沒有踏足而顯得陌生,另一座就是聖若瑟修院聖堂,更是從來沒有去過呢!
就在這一瞬間,突然發現一個領洗了三十多年的教友,生活在只有二十多座聖堂的小城市裡,才常去兩三座聖堂,其他的就是偶爾路過罷了。想起剛領洗後的兩年間,生活沒有起了甚麼變化,就是每個主日都準時到聖堂望彌撒,心裡都很踏實的覺得這是個中規中矩的教友吧!接著繁重的工作壓力,加上家庭的生活擔子,主日彌撒的恒常環節都被佔據了,信仰生活幾乎是完全磨滅怠盡。
營營役役的活了大半輩子,生活開始穩定下來,家裡的擔子也輕了點,開始關注到心靈上的缺損,隨著好朋友作伴回到聖堂的主日彌撒,努力洗掉了「發毛教友」的污名,並參與了主日學的助教,自覺這算是積極履行教友的本份吧。
在輕輕鬆鬆過日子的當下,時間並不是太大的成本,對於半天本地遊的朝聖活動有一定的吸引力,就很自然及順理成章地報名參加了。

三小時的導賞內容是非常的豐富,澳門的教區歷史、傳教士廣傳福音的足跡、聖堂擺設、雕刻、標記、符號等的意義,這些原為新教友安排的內容,對於一位數十年的「資深教友」而言,竟也是新鮮事。充滿羞愧的鬱悶湧上心頭,在天主的殿宇裡也忍不住紅了眼框。此刻猶如福音中那位富人的幼子,花盡了父親的遺產,狼狽不堪地回到父親面前,父親卻準備最華麗的外衣,以深情的擁抱迎接回家的浪子。
為了生活、為了工作而獨自面對,忘了對天主同行及對祂的依靠,離天主愈來愈遠,而對我們不離不棄的天父一直守護著,並用各色各樣的方法、人物、事情… 讓我們回到祢的身邊來。
傳教士在四百多年前,資訊匱乏的年代,完全不知道東方是個怎樣的世界,就是遵從長上的派遣,遠渡重洋的來到東方的國度,克服語言的阻隔以及融和文化差異地向當地人傳揚福音,讓地球上更多更多的人認識上主,領受主的大愛。從傳教士的堅毅不屈充份體驗到對上主的信靠,走出他們的成聖路。
看看剛回到天父身邊的「浪子」,相對於傳教士的犧牲及奉獻,雖然仍是相距甚遠,但勉力繼續「划到深處」,釐清天父所派遣的使命,以祂喜歡的方式為主作見證,愈顯主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