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助申請及運送兩套聖髑回澳
歐嘉努:替聖母工作不需要回報的
主教座堂及花地瑪聖母堂早前迎來兩位小聖人——聖方濟各.馬托及聖雅仙達.馬托——的聖髑,並分別先後舉行紀念花地瑪聖母顯現彌撒,期間進行聖髑安放禮。協助申請、領取及運送聖髑的土生葡人教友歐嘉努兄弟(Carlos Cabral),與《號角報》讀者分享整個構思的緣起、過程、困難及趣事,更坦言奇妙之事全都在聖母的安排中。
可否與我們分享,兩位小聖人——聖方濟各.馬托及聖雅仙達.馬托——如何來到澳門這個地方?
其實這個構思,來自花地瑪聖母堂主任司鐸張俊鍵神父的。今年3月23日,在劉偉傑神父的轉介下,讓我聯絡他,了解到他希望能夠從葡國花地瑪,申請兩位小聖人的一級聖髑。這事為我從來都沒有試過的,但我也願意一試,沒嘗試過又怎知不成功呢?於是,便請張神父撰寫一份正式的申請信函,解釋申請聖髑的原因及用途,而我則聯絡了已故李順宗神父的妹妹Cecilia Xavier,她現居葡國,並與花地瑪聖殿有一些聯絡方法。她亦十分友善,知道我們有這個想法便一口答應:「若有任何需要,必定幫忙及跟進。」而我在葡國的整整十多天,她不時與我一起,更陪伴我前往花地瑪,所以她實在功不可沒。
所以整個申請的時間都不算太長,您三月下旬才與張神父聯絡⋯⋯
是的,其實整個批核時間只需十多個工作日,而且接受申請的部門其實是聖方濟與雅仙達基金會(Postulação Francisco e Jacinta Marto,下稱基金會)。我們一開始的時候以為是聯絡花地瑪聖母大殿,所以撰寫的信件也是向花地瑪聖母大殿申請,大殿院長把我們的申請信函轉介給基金會,這也縮短了我們的申請過程;而花地瑪聖母大殿的院長也答應向我們送贈一對小聖人的聖像。整個過程好像有點繁複,但其實是最好的安排。
我們是7月9日(週六)從里斯本前往花地瑪領取聖髑,我們先去花地瑪聖母大殿拜會大殿院長,但他剛好他外出開會,由院長的私人秘書接待我們,並從他們的聖物部寶庫拿取兩個小聖像給我們。原本我們不知道會獲贈兩個小聖人的聖像,因為當他們回覆時,指我們去拿取「imagem」,我初時以為是兩幅50厘米長的聖相,誰知原來是兩個50厘米高的小聖像。我當下都有點喜出望外。在葡文中,「imagem」也能包含「聖相」或「聖像」,幸好50厘米高,否則我也不知道如何運返澳門……
如是者,我們便拿着兩個小聖像前往基金會,去領取聖髑。抵達基金會的時候,獲一位名叫Rute Crisóstomo的女士接見。

基金會也是在花地瑪那裏嗎?
是的,基金會也是在花地瑪那裏,離大殿不遠,約15至20分鐘的步行路程。Cecilia Xavier替我和Rute Crisóstomo女士拍攝合照,證明我們順利領取兩位小聖人的聖髑……其實從那張照片可見,當下我其實是有一點呆滯的,因為當時有一把聲音在我腦海中浮現出來:「你請求多一套聖髑吧,他們會很樂意給你的。」我不知道這把聲音誰屬,但很有說服力。
我本身亦猶豫了一會兒,因為覺得不好意思,因為不知道要多一套聖髑的原因,但這把聲音不停地推動我,最後我亦很自然地問道:「未知基金會有沒有可能再多送一套聖髑呢?因為我們主教座堂也有兩位小聖人的聖像,但是沒有聖髑,而教區主教是主教座堂的主任司鐸,所以希望您們也能批准多送一套給我們⋯⋯」果然,她二話不說便答應:「沒有問題,但要請主教補交有關的申請文件,我答應會以最快的速度審批。」於是在我回里斯本的路上,立即傳短訊給當時的副本堂劉偉傑神父,他立即安排有關申請。兩日後、11日(週一)便收到他們的通知,主教座堂的那套聖髑也能前往領取。
本來我們打算7月12日(週二)前往花地瑪的,但因為山火緣故,前往花地瑪朝聖地的高速公路關閉了,所以我們已作最壞打算,也通知劉偉傑神父,若公路因山火在離開葡國前未能重開,只能以其他的方式運送聖髑回澳。到了13日早上,Cecilia說山火已受控、公路已重開,於是便前往花地瑪。我們還未到達花地瑪、只在周邊的鄰近地方,已聽到廣播着歌曲,因為每月13日都會有特別的紀念。
在運送聖髑與聖像返回澳門的途中,您有遇到任何問題和困難嗎?
聖髑及聖像都是我親手拿上飛機艙的,因為比較安全。聖髑沒有太大的問題,因為與其他的聖物同擺放在一起,海關一掃描都知道是甚麼,所以沒有多問。而聖像則遇到一件小趣事:
兩個小聖像均在手提行李袋裏,我另外購買一件祭衣送給神長,便把祭衣夾在兩個聖像中間,以防打碎。但上飛機前的保安說聖像太大,不能拿上飛機、只能寄艙,但我堅持親手拿着,因為很容易打破。當過掃描時,保安主管便出來說:「不要緊,讓神父拿上機吧……」所以這件送人的祭衣又意外地令整件事變得更順利。
聽您的描述,這趟旅程好像完全在您的預料及計劃之外呢……
是的,整趟旅程的安排十分奇妙。我在澳門乘坐飛機,經新加坡及瑞士蘇黎世轉機,7月5日才抵達葡國里斯本。抵埗後,竟發現航空公司將我的行李遺留在新加坡,而我又趕着前往花地瑪,最後在花地瑪遇到許多恩人,讓我能成功添購各種日用品、衣物及皮鞋,以準備與花地瑪聖母大殿的院長見面。
我的計劃是在7月15日離開葡國,到7月13日、從花地瑪領另一套聖髑後前往機場,才能順利拿到行李。不能拿取個人物品都不是最重要,最貴重的,其實是張神父也給我另一個任務:將花地瑪聖母堂的堂區旗需要修改。在最後的數天,我只能將堂區旗交予我在葡國的姨姨,請她代寄往目的地修改。
整個葡國旅程的「使命」均在13日這天完成,完全出乎我意料之外,聖母有她的安排。整個旅程的每一個環節,從一套聖髑變兩套聖髑,在聖相變聖像等,一切中的一切都是完全意料之外,但也是最好的安排。實在的,留在葡國只有短短十天,但處處均能看到上智完美的安排。

感謝您在短短十天葡國之旅的付出,讓教友能開始對兩位小聖人的敬禮……
其實回想起來,我內心深處相信是聖母推動我去請求多一套聖髑的。在澳門如此細小的地方,一只有兩套聖人的二級聖髑,這是真正的一個恩寵。同時,也再次證明澳門與葡國的密切關係,因為花地瑪聖母大殿內其中一間小堂,更是澳門教友籌款興建的、是苦路第六處的小堂,旁邊更寫上是澳門教友捐款所建;而現時澳門花地瑪聖母堂的顯現聖母聖像,也是葡國花地瑪聖母大殿送贈的建堂禮物,可見我們與葡國花地瑪的聯繫。
另外,在今次的旅程中,有一件「任務」也是十分大膽的。因為兩位小牧童的瞻禮分別是4月4日及2月20日,他們在花地瑪聖母大殿的聖像前,均有聖相及祈禱文。這些聖相及祈禱文共有七個語言,但偏偏沒有中文。所以我問院長秘書,整個中華大地有許多人、甚至越來越多人都對花地瑪聖母有很深的敬禮,為何沒有印中文版的祈禱文呢?
後來秘書回覆指出,經文並不是大殿院長的個人決定,而是需要通過委員會的批核,便建議我們連同中文譯本一同向委員會申請,又透過Cecilia幫忙送往花地瑪聖母大殿。最終在一位神父的幫忙翻譯,最終趕得及在最後的截止限期裏提交申請,並在本月初正式獲得當地委員會的批核,中文祈禱經文將於明年二月的瞻禮日正式使用。
您剛剛提到是二級聖髑,但張神父不是說希望能申請一級聖髑嗎?
是的,但其實一級聖髑早在2017年封聖禮前,當局已需要把兩位小聖人的骸骨從棺木起出來,在「起骨」前便要申請,因為當封聖禮將骸骨擺放於花地瑪聖母大殿內後,便不會再接受申請。所以,我們澳門的兩套聖髑,都是二級的聖髑,是屬於小聖人的棺木。
我知道您是一名土生廚師,現在退休後主力協助教會、服務教會嗎?
其實不是的,許多時間都在做不同土生團體及社團的工作,有時候被問及才幫忙,每次都是按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做,能做多少便多少,但最重要不是為個人的功勞,而是為天主、為聖母。以今次為例,替聖母工作是不需要回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