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人認為科學與信仰有抵觸。信仰與理性真的無法並存嗎? 《生命恩泉》
(梵蒂岡電台訊)聖座國務卿帕羅林樞機9月5日上午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感恩彌撒,為德蘭修女的封聖向上主謝恩。成千上萬信友參加了彌撒,他們都充滿感恩之情,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仁愛傳教會的修女。當她們進入聖伯多祿廣場時,信眾情不自禁地為她們鼓起掌來。帕羅林樞機在講道中表示,加爾各答聖德蘭修女是「天主之愛的明鏡」,「服務近人的光輝榜樣」;她在窮人、弱小者,特別是未出生嬰兒的身上認出了基督面容。
文:Fausto Gomez OP 譯:何紹玲 聖詠集的詩人邀請我們:今天該聽從祂(天主)的聲音,不要再心頑!(聖詠集95:7-8)。是今天,不是昨天,不是明天!今天別再因心頑而不聽從祂的聲音,就是說:不去行善或去作惡-存有私心、嫉妒或不饒人。這些能令我們心頑! 今天我們要聽從天主的聲音,因為今天「是上主所安排的一天,我們應該為此鼓舞喜歡。」(聖詠集118:24)。今天是天主給我們的時刻(參照:天主教教理2659),不是昨天:塞萬提斯的《來自曼查的騎士吉訶德大人》小說中寫着:「在去年的鳥巢,今年再沒有鳥」(Cervantes, Don Quixote de la Mancha)。納匝肋的先知也說過:「所以你們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苦足夠一天受的了」(瑪竇福音6:34)。 若從信德的角度去看「今天」,聖經的解釋是天主視察我們的那天(路加福音12:54)。在舊約中,「今天」是一個祝福的時日、聽從天主的時日、救恩的時日。相反地,若我們變得心頑,「今天」便會變成:詛咒的時日、抗命的時日及喪亡的時日。聽說「今天」這詞在新約曾被用40次之多,半數出現在《路加福音》。匝加利亞聖詩中的讚美歌提到,我們向天主禱告:「一生一世在他面前,以聖善和正義事奉他」(路加福音1:75)。耶穌「今天」誕生了(路加福音2:11);耶穌在會堂裏說:「……這段聖經,今天應驗了」(路加福音4:21)。耶穌也曾說:「天主的國臨近了」(馬爾谷福音1:1-15),臨近意思是「現在」、今天。耶穌「今天」遇上罪人匝凱:「匝凱,你快下來(野桑樹)!因為我今天必須住在你家中」(路加福音19:5)。耶穌門徒中有一個想跟隨衪,但要遲一點,不是當天,因他要先去埋葬他的父親。耶穌對他說:「你跟隨我罷!」不是明天、是今天;不是遲一點、是現在!(瑪竇福音8:21-22)。在十字架上,耶穌對和他一起釘十字架的右盗說:「今天你就要與我一同在樂園裏」(路加福音2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