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World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教宗三鐘經:如果沒有友愛,福傳就不會推進

(梵蒂岡新聞網訊訊)教宗方濟各上主日(3日)誦念三鐘經祈禱活動中,強調了天主的福傳風格。教宗在省思當天福音内容時,解釋了耶穌派遣門徒在祂之前到祂自己將要去的各城各地去的原因。他們「兩個兩個地」被派遣。為甚麽?教宗說,我們想想,有人伴同,其實可能發生爭吵、進度緩慢和造成不利的原因。「反之,當一個人時,旅程好像變得更加輕鬆,沒有困難。可是耶穌卻不這麽認為」。

「耶穌給他們的教導,與其說他們應該說甚麽,更好說是他們應該是怎樣的人,就是說,不應該只『依書直說』,而要做生活的見證,做的見證應該比說的話更多。事實上,祂稱他們為工人:就是說,他們蒙召,藉著他們的行為舉止來工作,來傳福音。」

教宗强調,門徒們不應被視為「自由中衛」,不懂得讓別人説話的宣講者。按照天主的風格,優先事項是「他們懂得和睦相處,彼此尊重,不願意表現出比他人更有能力,一致以唯一的善師為依歸」。這便是今天訊息的核心,「可以制定完美的牧靈計劃,實施完善的項目,作最周詳的安排;可以召集人群並採用許多途徑,但是如果沒有兄弟友愛,福傳使命就無法推進」。

教宗講述了一位傳教士的經驗。他與另一位同會弟兄結伴到非洲傳教,後來兩人分道揚鑣,這位傳教士留在原來的村子裡為村民進行一系列的興建工程,一切都很順利、成功。有一天,他突然驚覺,他的生活和一位能幹的「企業家」沒有兩樣,每天在工地和賬目中團團轉。他失去了一個最重要的東西。於是他將興建工程交給了別人,交給了平信徒負責,自己則去和那位弟兄一同履行福傳使命。教宗因此指出,「福傳不是建基於個人的『做』,而是建基於弟兄友愛的見證」。教宗說,與兄弟一同進行福傳工作,需要注意,「我們是否有能力真的與他人一起做決定,尊重別人的觀點,或者我們是否以自我為中心」。教宗繼續說,「我們可以捫心自問:我們如何把福音訊息帶給他人?我們本著兄弟般的精神和風格來做,或者以主角、競爭和有效的方式來做?」

誦念三鐘經後,教宗提到7月2日在阿根廷被冊封為真福的奥爾蒂斯(Pietro Ortiz de Zàrate)神父和索利纳斯(Giovanni Antonio Solinas)神父,他們於1683年10月27日被仇教者杀害。此外,教宗再次為烏克蘭和平發出强烈呼籲,尤其向國際政治領導人呼籲,「烏克蘭危機繼續是明智政界人士的一個挑戰」。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