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World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英國議員促請聯合國保護納卡宗教遺跡

翻譯及整合:周嘉穎

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2020年在納戈爾諾—卡拉巴克(Nagorno-Karabakh)地區(簡稱納卡地區)發生武裝衝突,並爆發戰爭。阿塞拜疆接連毀壞亞美尼亞具歷史價值的宗教遺跡。英國上議院議員考克斯(Caroline Cox)2月15日去信聯合國教科文組職總幹事阿祖萊(Audrey Azoulay),促請組職確保納卡地區的基督教歷史遺跡得到保護。

人道救援基金會(Humanitarian Aid Relief Trust)創辦人及主席考克斯寫道:「我寫來表達我的密切關注,有關亞美尼亞的教堂、十字架石和納卡地區文化遺跡的命運,它們現在受阿塞拜疆掌控。」考克斯指,遺跡包括161所聖堂,當中有具歷史價值的達季萬克(Dadivank)修道院、舒沙的聖救主主教座堂(Ghazanchetsots Cathedral)、阿祖卡克(Azokh)舊石器時代洞穴等。

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是南高加索地區兩個鄰近國家,兩國在2020年發生44天戰爭,造成數千人死亡,數萬人逃離納卡地區家園。阿塞拜疆在2020年11月10日簽署停火協議前,重新控制部分城市、市鎮和村落。

亞美尼亞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基督教國家,人口近300萬,九成二是基督教。阿塞拜疆則有1000萬人口,九成九人信奉伊斯蘭教。納卡地區在阿塞拜疆接近亞美尼亞邊境,該地區被聯合國承認是阿塞拜疆領土,但由亞美尼亞人管理。

考克斯指,聯合國教科文組職自兩國停火以來,多次嘗試,卻未能成功前往歷史遺跡。考克斯在信件中表示:「2021年12月,國際法院指阿塞拜疆應該『採取所有必要措施,預防及懲處蓄意毀壞及褻瀆亞美尼亞文化古跡的行為,包括但不限於教堂和其他舉行崇拜的地方、紀念碑、地標、墓地和手工藝品』。可是,在2022年2月,阿塞拜疆成立新工作組『移除在阿爾巴尼亞宗教場所上,虛假的亞美尼亞人描繪』。」

當地傳媒報道,2月3日阿塞拜疆文化部長卡里莫夫(Anar Karimov)宣布成立工作組,修復政府聲稱是「亞美尼亞式」的阿爾巴尼亞宗教場所。這是根據阿塞拜疆一名歷史學家50年代提出的理論。他提出亞美尼亞人在阿塞拜疆聖堂的銘文,只能追溯到19世紀。這理論認為現今在阿塞拜疆的教堂是高加索的阿爾巴尼亞古國殘餘的。這論點被大部分歷史學家反對,但得到阿塞拜疆政府支持。

考克斯形容,工作組的成立令人非常憂慮。她認為工作組的行動是修正歷史,這運動可以追溯到50年代,阿塞拜疆政權持續修改歷史,並把「亞美尼亞/亞美尼亞人」改寫為「高加索的阿爾巴尼亞/高加索的阿爾巴尼亞人」。她又指出早在90年代,阿塞拜疆已經在其自治共和國納希切萬(Nakhichevan),有系統地清除亞美尼亞宗教遺跡。

考克斯寫道:「1990年代初,我在納希切萬。阿塞拜疆軍隊接載數萬名亞美尼亞人,離開他們古老的家園。這宗教民族清洗政策在2020年秋天重新展開。」她指1997年至2006年,阿塞拜疆在納希切萬,破壞數萬個聯合國教科文組職保護的亞美尼亞紀念碑,以致現在再沒有亞美尼亞人出現過的痕跡。

阿塞拜疆官員不承認他們沒有保護歷史遺跡。文化部長卡里莫夫批評外國傳媒報道偏頗,強調阿塞拜疆一直「尊重其歷史和文化遺產,不論其宗教和民族起源」。

在信件最後,考克斯請阿祖萊「向她的網絡和支持者提出緊急關注」。她寫道:「我也樂見你提出意見,我們可以如何一起確保這些基督教歷史遺跡得到保護。」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