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J-P Mauro
譯:何心豫
近三個世紀前,著名的巴洛克作曲家安東尼奧 · 韋瓦第(Vivaldi)準備首演他的歌劇《法納撤》(Il Farnace)。但是,這次演出最後沒有發生,因為這名作曲家神父當時跟教會有衝突,導致在費拉拉的首演最終被取消,更被當時的總主教流放。現在,教會改變了當年的決定,並允許一個歌劇公司在費拉拉舉行表演。
表演被取消
首演被取消的原因,不是因為節目內容,而是作曲家的平日作為。安東尼奧 · 韋瓦第,即便在世俗享負盛名,卻同時是一名天主教神父,因此他的行為在當時受到管理神職人員機關的管轄。在寫好《法納撤》之時,韋瓦第已有一段時間沒有舉行彌撒,坊間亦傳聞他和受他指導的一名女歌手安娜 · 吉羅有不恰當關係。
歷史學家現在能肯定的是,韋瓦第和吉羅之間絕對沒有浪漫關係。他們兩人雖然花很多時間在一起,但那是因為她是他的首席女歌手,他們之間有很多歌唱排練。韋瓦第因為不時有呼吸困難發生,吉羅亦需不時作他的護士照料他。亦正正是他的呼吸困難,讓他不能每日舉行彌撒。
無論這些謠言背後的真相如何,教會都很難讓一名品格可疑的神父,名聲再因另一齣成功的歌劇而蒸蒸日上。當時費拉拉的樞機主教湯馬索 · 魯福(Tommaso Ruffo)於是決定取消公演排練,並禁止韋瓦第進入該市。
流亡
韋瓦第自掏荷包,為歌劇製作所需的大部份費用提供了資金。由於劇院門被下令關閉,他無法收回任何投資。他最後以幾乎身無分文的狀態離開費拉拉。他搬到維也納,他以前在那裡曾聲名大噪。可惜他所剩無幾的金錢也在那裡用完了。儘管韋瓦第十分多產,作品豐富——他在《法納撤》之後又創作了21部歌劇——在他於1741年去世之前,依然修補不了他的財務漏洞。
韋瓦第的作品對像巴哈這樣的巴洛克作曲家非常有影響力。但他死後,卻漸漸被公眾遺忘。直到二十世紀,他的作品才被重新發現和推廣。今天,他的協奏曲《四季》是他時代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修補關係
費拉拉市現正舉行韋瓦第《法納撤》的公演。吉安卡洛.佩雷戈(Giancarlo Perego)總主教觀看了第一場演出,並收下了一份裝訂本的歌劇譜。佩雷戈總主教說,當年教會對韋瓦第採取的行動,只基於謠言,實在不應發生。他甚至指出,當時韋瓦第所屬堂區的神父寫了一封信給魯福總主教,試圖澄清指控,但最終不成功。
佩雷戈總主教堅持魯福總主教當年只是爲了推廣「公共道德 」,並指出韋瓦第﹑《法納撤》和費拉拉的故事,是教宗方濟各經常提到的:「脣舌猶勝利劍。」
來源:Aleteia
“Catholic Church mends relations with Vivaldi after 300 years”
J-P Mauro – published at Aleteia on 11 Jan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