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百多年的盼望之地
九澳聖母村修復五年後重開
澳門痳瘋病院舍歷史檔案展正式開幕
(本報訊)曾是澳門痳瘋病院的「九澳聖母村」,在澳門文化局修復後,現舉行「盼望之地——澳門痳瘋病院舍歷史檔案展」,並於上週六(6日)在九澳聖母村舉行開幕儀式,由社會文化司司長歐陽瑜、文化局局長穆欣欣、天主教澳門教區首牧李斌生主教、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宣傳文化部部長萬速成、社會工作局局長韓衛、衛生局局長羅奕龍及澳門戒毒康復協會主席Augusto Nogueira主禮,社會文化司司長辦公室顧問羅灝芝、文化局副局長梁惠敏及張麗珊、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宣傳文化部處長白冰等均有出席。
穆欣欣局長致辭時表示,澳門是亞洲地區最早設立痳瘋病院舍的地方之一,從十六世紀中期的澳門仁慈堂所創立,為澳門在長達四百多年抗擊痳瘋病的過程中,發揮「照顧病患」、強化澳門公共衞生系統的作用,當時還收容了來自中國內地及香港的病患,協助鄰近地區抗擊痳瘋病。
「九澳聖母村」原名為「九澳痳瘋病院」,由澳葡政府於1885年建;直至1963年,意籍慈幼會士胡子義神父與一眾院友共同議決,將「痳瘋病院」改名為「聖母村」,寓意聖母瑪利亞的看顧與助佑,並將原先的平房單幢建築發展成具備生活、醫療、宗教、生產的縇合型生活社區。穆局長又說,「九澳聖母村」成為了澳門社會在痳瘋病救濟事業方面的開拓性,以及人道主義在澳門的傳播的重要見證,她認為該展覽亦能反映出昔日政府與澳門教區在社會服工作的情況。

開幕儀式後,一眾嘉賓由澳門檔案館劉芳館長導賞下參觀展覽,她首先簡介痳瘋病的背景及發展:「痳瘋病是因為一種桿菌,皮膚神經、上呼吸道黏膜、眼睛等也會受到影響,這種桿菌在1873年、由挪威醫生漢生(Gerhard Henrik Armauer Hansen)發現,所以痳瘋病又稱為『漢生病』。隨着醫學的發展,到1940年抗生素的問世,痳瘋病現時是一種可治癒的疾病;而澳門是亞洲最早建立痳瘋病隔離院舍的地方之一,亦是全中國最早由西洋傳教士建立的痳瘋病院舍。」
九澳的展覽分為多個展區,分別在原先的「七苦聖母小堂」和其餘的小屋。劉館長表示,澳門一些甚少以聖堂作為展覽場地,但因為在新「七苦聖母小堂」落成後,原有的舊小堂改為康樂室,現在亦有機會將該遺址修復成為展覽,屬十分難得。
舊小堂內除了展示擴建紀念碑、小堂內禮儀的照片外,也展示了新「七苦聖母小堂」主教祝聖禮的照片,在另一間小屋亦特地擺放昔日病患生活的模擬病床及設施,供參觀者更能體驗昔日痳瘋病者的隔離生活。劉館長又提到,開幕當天是慈幼會士胡子義神父死忌,在這一天進行「九澳聖母村」重開及展覽的開幕,具有特別的意義。
「盼望之地——澳門痳瘋病院舍歷史檔案展」展覽分兩個展場,設於九澳聖母村的部分為常設展覽,自11月6日起開始長期展出,逢星期三暫停開放,另一展區設於澳門檔案館,展期為11月6日至2022年5月6日,逢星期一及公眾假期暫停開放,兩展場的開放時間均為上午10時至下午6時。展覽期間將舉辦多場專題講座,詳情可瀏覽澳門檔案館網頁www.archives.gov.mo、Facebook專頁「IC Art 藝文棧」及微信專頁「澳門文化局IC」。
聖母村正式被評為不動產
「九澳聖母村」在修復活化前,建築因空置失修多年,五間小屋及康樂室舊址建築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破損老化,文化局對建築進行檢測與分析、加固建築結構確保安全及成功完成第一間小屋修復工作,於2016年起分階段對聖母村進行全面修復,去年底對「九澳聖母村」院舍建築及康樂室舊址、七苦聖母小堂等項目啟動了第三批不動產評定,日前已正式公佈項目列作本澳被評定的不動產。
為加深市民對九澳聖母村的認識,文化局基於「九澳聖母村」的歷史意義與價值,在天主教澳門教區以及社會各界人士的支持與協助下,瞭解到更多九澳聖母村的發展史,以及昔日政府與教區的社會服務中作等珍貴資料,因此,在舊活動中心及毗鄰一間小屋辦「盼望之地——澳門痳瘋病院舍歷史檔案展」,展出澳門檔案館近百份館藏檔案及相關材料,展示痲瘋醫療設施的發展過程,以及歷史脈絡,見證澳門社會在痲瘋病救濟事業方面的開拓性,以及人道主義在澳門的傳播。
康復者的盼望:從痳瘋病者到戒毒康復者
活化後的「九澳聖母村」則由社會工作局與民間機構合作,推出「握緊希望」職訓實習計劃。社會工作局提供設備及技術支援,並由民間機構負責管理營運,為戒毒康復人士提供個別化職業康復計劃,計劃包括導賞、銷售、維修、營銷和管理等職業培訓項目和提供實踐機會讓戒毒康復人士逐步重投社會,而實踐項目包括咖啡廊、展藝廊、以及休閒和親子活動空間,提供文化導賞、展覽、文娛和零售簡單餐飲服務,有助戒毒人士發揮文化藝術並學習和發展不同方面的專業技巧。目前,共有35名戒毒學員參與培訓,其中16名學員參與實習。現時每周平均到訪人流約600人次,公眾假期達800至1,000人次。

此外,為了推動大眾欣賞和參與文化藝術,活化社區、營造文化氛圍,並為本地藝文工作者拓建更多的表演平台,文化局的「藝遊計劃」將於11月7日起於九澳聖母村開設藝遊點,供「視覺藝術類」及「創意工藝類」之藝遊人一展技藝。
文化局出版發展史圖錄 記載澳門三所痳瘋院舍歷史
除了九澳的常設展覽及澳門檔案館的展覽外,澳門文化局亦出版了《盼望之地——澳門痳瘋病院舍歷史檔案展》圖錄,並於翌日(7日)的「2021秋季書香文化節」舉行新書發佈。當日再次由澳門檔案館劉芳館長向公眾介紹澳門痳瘋病院的發展史,在四百多年間三所痳瘋病院——望德堂區的聖拉匝祿醫院(十六世紀仁慈堂創立後,隨即設立聖拉匝祿醫院)、小橫琴的白沙欄痳瘋病院(1873年),以及九澳聖母村(1885年)——的演變及當時運作情況,包括當時痳瘋病院實行的隔離措施、院舍透過飼養生畜及不同方式在物資上自給自足,亦提及到當時院友的信仰生活等。

展覽圖錄以不同時期的澳門社會面貌,呈現全球痲瘋抗疫的在地縮影,透過澳門檔案館精選的一批館藏檔案及相關材料,以痲瘋醫療設施的發展過程為主線,勾劃澳門痲瘋病醫療的歷史脈絡。
《盼望之地──澳門痳瘋病院舍歷史檔案展》圖錄定價190澳門元,亦可於文化局網上書店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