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第十六屆世界主教代表會議(2021-2023年)主題為「以共融、參與及使命來體現共議性的教會」,全球各教區均在10月17日一同舉行教區層面「共議階段」求恩彌撒。而澳門教區則今日(16日)下午三時,在主教座堂舉行教區開幕求恩彌撒,以開展教區層面啟動「共議階段」,彌撒由李斌生主教主禮、多位神長共祭。
李斌生主教在彌撒開始時,首先引述教宗方濟各的話,指出主教代表會議旨在推動教會每一個人都能參與、共融,並感覺到各自共同的使命。而彌撒聖祭更是天主的臨在,祈求天主聖神能推動會議的成果。

在講道中,李主教引述教宗方濟各上主日(10日)開幕彌撒中的話,提出今次會議的特徵是「相遇」、「聆聽」和「分辨」。主教強調,這兩年並不是要特別地舉辦一些活動,而是讓各人首先與天主相遇、與耶穌基督相遇:「這個會議並非要我們特別安排許多活動,並不是要提出許多問題,而是最重要我們與基督相遇。」

李主教又認為,我們在彼此相遇的時候,要以「新的態度」去用心聆聽,他寄語在場教友,以及教區各委員會和堂區各團體,要互相聆聽,包括聆聽教友、社會與世界的需要,從聆聽中了解對方,並發現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豐富的恩寵。

在與基督、與他人相遇,並彼此聆聽後,便需要在聖神的光照下分辨、辨別方向,從而踏出正確的一步。而彌撒聖祭更是耶穌基督與天主聖神臨在的最佳時刻,因此希望各人能在聖神的帶領與光照下,分辨出「該前進的道路」,從而作出改變:「因此,我們特別在彌撒中藉着聖神的幫助,讓我們能在這旅程中有相應的果實。」

講道後,由各堂區主任司鐸、男女修會及平信徒代表,將蠟燭獻到聖母像前。象徵教區內各堂區的天主子民——起收集教友意見、祈禱和福傳行動去參與主教會議,作為本澳教區參與主教會議的具體表現。

彌撒結束後,各堂區主任司鐸、教友代表、修會代表、教區各委員會、公教信徒善會代表等,隨即移師主教公署演講廳,參與「教區諮詢階段工作會議」。
聆聽聖神、關注不發聲的人的心聲
「世界主教代表會議:教區諮詢階段工作會議」由教區秘書長劉偉傑神父主持,澳門教區首牧李斌生主教、副主教鍾志堅神父、總務長劉炎新神父、各堂區神長及教友代表、修會、教區委員會、公教信徒善會代表出席。

李主教帶領祈禱後,先由副主教鍾志堅神父簡介第十六屆世界主教代表會議主題:「以共融、參與及使命來體現共議性的教會」,鍾神父指教宗希望聽到每一個教區內的意見,因此,各堂區的教友都需要發表各自意見。
鍾神父提醒各參與諮詢工作的代表,特別要留意平日比較少發表意見的一群,因為天主亦在他們那裡:「第一,你要找到這裡最重要的東西;第二,『Synodality』這個思想,這個共議性,是教宗特別希望聽到一些『不發聲的人』的意見,你要留意你的堂區或團體,有哪些人較少發表意見,你要讓他們發聲,這是「考人」的工作(充滿挑戰性)。一向『大聲說話』的人已發表了許多,但在那些『不發聲的人』的身上,天主也在他們那裡,這是非常重要的。」
他引用教宗方濟各的提點解釋,要特別留心「不說話的人」,他們不作聲並不意味着他們沒有意見:「你要想方法讓他們發表[意見],這才是面向基層要做的事。我們要做的,並非『漂亮的言辭』、『漂亮的論述』,而是一種生命、是天主聖神在教會當中,跟我們說些甚麼。所以今次的諮詢,是一個讓我們學習『聆聽天主聖神在我們當中說話』的機會,這是最重要的。」因此,副主教邀請各人要祈求天主帶領我們懂得觀察不同的人和事,從而反映給神長、給主教,請他們議論這些話題。
鍾神父又強調,「共議」的意思並不是一個人代表,而是由大家共同商議出來;故此,代表需要清楚暸解主題的性質與內容,在聖神的帶領下選擇和發揮,讓教區收集各方意見後,秘書長再作總結、主教簽署並呈報。
隨後,劉偉傑神父介紹世界主教代表會議的目標以及教區諮詢階段工作的對象、諮詢工作的內容等,各團體將就十大主題中選三項主題,並向所屬的成員進行諮詢。十大主題分別涵蓋多個範疇,包括:「同行伴侶」、「聆聽」、「勇於發言」、「共負責任地履行使命」、「在教會與社會中的交談」、「與其他的基督教宗派」、「權柄和參與」、「分辨與決定」,以及「培育我們的共議精神」。
這次諮詢工作已經展開,教區諮詢階段工作預計將於2022年2月下旬結束,成果亦會於「結束會議」中發布,屆時會讓教友知道澳門教區最後向羅馬教廷作出一個怎樣的報告。有關是次教區諮詢階段工作詳情,可瀏覽天主教澳門教區官方網站「世界主教會議」分頁。